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人可为“文”?——《论语》译文比较(104)

(2009-07-07 12:15:10)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文化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同上)

 对这段语录中可以为的翻译——

 ——“这就可以称他为了!(《论语【译评】》、《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

 ——“凭这一点便可以给他的谥号了。(《论语全译》、《论语通译》)

 ——“公叔文子真够得上称”“中国古代谥法称是很难的,根据谥法解的记载,称文的有下面几种:一、经天纬地,二、道德博闻,三、勤学好问,四、慈惠爱民,五、愍民惠礼、六、赐民爵位等六种。如明代的王文成,清代的曾文正,就是这个   (《论语别裁》第664页)

上述3种译法,表面看来只是对字有的作了具体翻译,有的未作翻译之区别;其实问题还在于,第三种译法,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可以为’”者乃公叔文子,而非大夫僎;而前两种译法并不能确指何人,易生歧义;此种情况在《论语》译本中不乏其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