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国有无君子?——《论语》译文比较(86)

(2009-07-05 20:38:28)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杂谈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公冶长篇第五》)
    
对这段语录,一般作如是译:“孔子谈论子贱,说:‘真是君子啊这个人!假如鲁国没有君子,他从哪里取得这种品德呢?”此种译法,是说子贱之德乃鲁国的社会道德基础的产物。
    但《论语别裁》之译法异焉:“从这一节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人,对鲁国文化也有感叹,指出文化要没落了,至少一些人物已经没有了。孔子特别提出子贱对同学们说,你们看,不论内在的修养品德,或者发挥于外的才能,宓子贱都可称得上是一个君子;假使现在有人认为鲁国没有一个君子,那么子贱这个人不就是君子吗?如果说这人不是君子,还有什么人可以说是君子呢?”
    两种译法之所以产生差异,在于对孔子说此话之时鲁国社会之文化背景理解迥异,再者对“斯焉取斯”句的理解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