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043782697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鲁国有无君子?——《论语》译文比较(86)
(2009-07-05 20:38:28)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杂谈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公冶长篇第五》)
对这段语录,一般作如是译:“孔子谈论子贱,说:‘真是君子啊这个人!假如鲁国没有君子,他从哪里取得这种品德呢?”此种译法,是说子贱之德乃鲁国的社会道德基础的产物。
但《论语别裁》之译法异焉:“从这一节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人,对鲁国文化也有感叹,指出文化要没落了,至少一些人物已经没有了。孔子特别提出子贱对同学们说,你们看,不论内在的修养品德,或者发挥于外的才能,宓子贱都可称得上是一个君子;假使现在有人认为鲁国没有一个君子,那么子贱这个人不就是君子吗?如果说这人不是君子,还有什么人可以说是君子呢?”
两种译法之所以产生差异,在于对孔子说此话之时鲁国社会之文化背景理解迥异,再者对“斯焉取斯”句的理解不同。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市租、三妇、还是建筑?——《论语》译文比较(85)
后一篇:
何物瑚璉?——《论语》译文比较(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