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心请教还是反讽僭越?——《论语》译文比较(82)

(2009-07-05 17:30:12)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杂谈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八佾篇第三》)

——对这段语录的翻译,上述五种版本中,有四种是基本一致的,一般译作:“孔子进入太庙(助祭),对每件事都询问。有人说:‘谁说鄹邑人的儿子知道礼呢?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问一问。’孔子听到,说:‘这样做,就是礼啊!’”

而《论语全译》把最后一句译作反问句:“孔子入了太庙,每样事都要问问。有人便说:‘谁说鄹大夫的儿子懂礼呢?他入了太庙,样样要问。’孔子听了这话,说:‘这些能算是礼吗?’”《论语全译》在注释“是礼也”句时说:“是礼也:‘也’通‘邪’,表疑问。此句一般注家作正面肯定句理解,其实孔子对太庙中祭事仪式及至各种礼器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只因当时祭祀多僭越行为,孔子便以‘每事问’来正礼,想使人有所省悟,浅人遂疑孔子不知礼,孔子不予明辨,只以反问表明:太庙中的种种僭礼哪能算礼?故原句似视作反问句为胜。”而从《论语别裁》关于这段语录的译文中得知,此事发生在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他参与了代表国家、代表王室的宗庙大典。那么,语录最后一句是在怎样的语境中说出的?他究竟是在虚心请教还是反讽祭祀中的僭越行为?值得推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