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还是人事?——《论语》译文比较(62)
(2009-07-05 08:23:34)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同上)
对这段语录中的“使民以时”句,诸译家的译法不同。有译“按照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的(《论语通译》);有译“役使百姓要不违农时”的(《论语【译评】》);有译“役使百姓要在农闲时节”的(《<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有译“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的(《论语全译》)。这些译法,大同小异,都离不开农业,似乎孔子这里所讲的“民”即农民。
但《论语别裁》却是这么译的:“……‘使民以时’,用人时应该把握时间。这个‘时’很重要。在军事思想方面来讲,包括很大,所以孙子兵法讲时讲势,也有用势之道。对人在道德上要知道‘时’,比如部下生重病,你不去慰问,反责备他不来上班,这就是不‘爱人’,‘使民不以时’了。所以‘使民以时’是用人要在时间上恰到好处,这样部属都听你指挥,乃至全国老百姓都跟你走。这是道德的修养,也就是学问。”这就是说“使民以时”乃人事学问,并非只是农事问题。
细观这段语录,我们的确并未发现孔子之“使民以时”专指农业。那么,前几种译法依据何在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