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命”与“命运”之类——《论语》译文比较(59)

(2009-07-04 21:49:02)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也。’”(同上)

——“孔子说:‘不懂天命,就无法做君子;不懂礼,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不懂分析辨别别人的言论,就无法了解认识他人。’”(《论语通译》;《论语【译评】》基本相同。)

——“孔子说:‘不懂命,无法成为君子;不懂礼,无法立足于社会;不懂得辨别言论(的是非善恶),无法了解别人。’”(《论语全译》)

——“孔子说:‘不懂得命运,就没条件成为君子;不掌握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话语,就没办法了解人。’”(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

——《论语别裁》:“孔子所讲的命,其真正意义,指宇宙的某一法则,人事、物理、历史的命运,时间空间加起来,形成这一股力量的时候,人对他没有办法转变,这就是命。现在我们称它为‘时代的趋势’。孔子这里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不知道时代的趋势,对于环境没有了解,不能有前知之明,无法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这个礼包括了文化,简单说,一切礼义,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道理、人生道理要懂得,假使不懂,就无法站立在这人世间,就永远跟着环境转,自己没办法特立独行。‘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个‘言’就代表言语文化,比如古人先贤告诉我们的话,我们不能深切真正了解,就无法作人处世。”

     上述4种译法,还是最后一种即《论语别裁》的才真正贴合了孔子思想的真谛的。“天命”、“命”这两个概念,译家是必须认真面对并细加推敲、给予阐释的,不能在翻译时也照搬“天命”和“命”。《论语别裁》对“命”的阐释是到位了。据南怀瑾说,在孔子时代,还不存在用八字算命之事,用八字算命兴于唐代。(参见该书第918页)因此译家把“命”译作“命运”是不妥的。而“礼”的概念也一样,必须加以阐释。“礼”非简单的“礼仪”。至于“不知言”的“言”,如果孔子只是说的一般地辨别人家的话语(即通常所说的“听话听音”)那么就实在是小看孔子了。而且,从三句话的排比和格局上看,“言”字也不至于说的是一般人话而已,因为这与前面的“命”、“礼”无法相称。一些译家把“知言”简单等同于“辨别言语”,不知有何依据?所以,我认为还是南怀瑾抓住了它的核心。上述前三种译法,显然是把这段《论语》的“压轴”之作看小了,也译“小”了。看来一些译家对《论语》的研究实在还很不到家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