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紧扣核心来演绎——《论语》译文比较(60)

(2009-07-04 21:54:27)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第一》)

——(子曰)“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论语通译》)

——(子曰)“花言巧语,显出讨好的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论语全译》)

——(子曰)“花言巧语,假装和善,这样的人仁德是不多的。”(《论语【译评】》)

——(子曰)“花言巧语,装出一副和颜悦色的面孔,这种人就必定缺少仁德了。”(《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

——《论语别裁》:“什么是‘巧言’?现在的话是会吹、会盖。孔子说有些人很会盖,讲仁讲义比任何人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却不脚踏实地。‘令色’是态度上好像很仁义,但是假的,这些与学问都不相干。‘鲜矣仁’——很少真能做到‘仁’这个学问的境界,因为那是假的。”(见该书第20~21页)

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段语录。上述5种译法,前4种对“巧言”的翻译是一致的,而对“令色”,有的译“一副和气善良的脸色”,有的译“显出讨好的脸色”,有的译“假装和善”,有的译“装出一副和颜悦色的面孔”,但与《论语别裁》的比较,就显出高下了。后者是把握住了孔子思想之核心“仁”,并在此基础上阐发“巧言令色”的。所以,此处的“巧言令色”并非一般意义上为人做事的花言巧语和面目伪善,而是对待“仁”的大原则上的根本态度。所以,还得扣住孔子思想的核心来稍加演绎,否则很难传达出这段语录的真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