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妙借代,境界全出——《论语》译文比较(45)

(2009-07-04 11:55:37)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同上)

    对这段语录的翻译,诸译本基本相同,但有一句即“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两种译法却有高下之别,其准确性和可读性也就差异甚大。一种译为“洁白的东西染而不黑吗?”(《论语全译》)或“不也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论语通译》、《论语【译评】》);一种译为“一块真正无暇的玉,无论如何也染不黑的。”(《论语别裁》)

     我认为,前一种译法,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对应,而欠推敲——白色的东西怎么就染不黑呢?这不违反常识嘛?难道白布白绸白纸还能染不黑?所以,南怀瑾的高明就在这里,他只是巧妙地来了个借代——用玉来代替原文之“白”,就境界全出了;而且他特别说明是“真正无暇”之玉,而非寻常瑕疵甚多之玉,后者也会被局部染黑的。其文字之严谨可见一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