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季氏篇第十六》) ——这段语录中的“乐节礼乐”句,诸译不同。《论语别裁》将之译为“一个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研究学问(礼乐),做人规矩”;《论语通译》译为“以得到礼乐的调节陶冶为快乐”(《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基本相同);而《论语全译》译为“把礼乐的节制当作快乐”(《论语【译评】》基本相同)。
我看这第三种译法大有问题。孔子说人生的幸福快乐,怎会是“节制”礼乐呢?节制的后果将会怎样?这是令人费解的。因此,说“研究学问(礼乐)”也好,“得到礼乐的调节陶冶”也好,都是符合快乐原则的;而“把礼乐的节制当作快乐”至少在表述上是模糊不清的。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