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心不古还是资料欠缺?——《论语》译文比较(37)

(2009-07-02 22:08:19)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同上)

 

——(子曰)从前我还能看到史书上存疑不记的情况。有马的人不会驾驭就先借给别人乘用,这在今天已经没有了啊!”(《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论语通译》)

——(子曰)“我曾看到过史官因存疑而有空缺的记载,(并不硬补上去,而是等待后人填补。)(我又曾听说过)有马的人(因为自己驾驭不好)将马借给别人乘用。这种谦逊诚实的好风气,现在是没有了。”(《论语全译》;《论语【译评】》基本相同。)


    这两种译法基本相同,只是后者更具体些,把孔子慨叹的“今亡矣夫”演绎为“这种谦逊诚实的好风气,现在是没有了。”照此译法,似乎孔子在批评今之学风不正,人心不古。然而,读了《论语别裁》关于这段语录的解释,就对这样的翻译产生怀疑了。南怀瑾是这么说的:“这是孔子对于时代文化在演变中的一个感叹。”注意他的这句话。这是理解这段语录的基础和出发点。“他当时研究中国上古文化,就说恐怕以后研究更困难了,史料都丧失了。他还很幸运看到古代历史残缺的资料。举一例说,古代有马的人,借给别人骑,现代对于这一点资料都很难找到了。所以今后对于上古史,无法研究。”原来如此,孔子是在慨叹历史研究之难,而非针对今之风气也。南怀瑾进而阐释道:“因此孔子当时把中国的历史,暂时斩断了,整理《书经》时便从唐尧开始,事实上尧以前还有史实的。……”至于令译家颇为困惑的“有马者借人乘之”句,南怀瑾是这样解释的:“这是孔子随便举例,不是说以后的人就没有这种厚道了,这意思主要是说,这一点残缺的文字,他还看到了,但当时一般人对上古时代的研究,资料就不够了。……”可见,准确的翻译还得有深厚的孔子研究学问来支撑,否则就只能人云亦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