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心对待关键词——《论语》译文比较(29)

(2009-06-30 19:39:27)
标签:

《论语》版本

比较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同上)

对这段语录中“狂狷”的译法,有译为“狂妄或狷介”的,有把“狂者”和“狷者”照搬进白话译文的,有译为“激进的人和保守的人”的。前两种译法,显然使人对这个关键词依然不得要领;后一种译法,比较具体了,但似并未到位。而《论语别裁》还是高出一筹的,它在解释“狂狷”时说:“(孔子欣赏的)狂、狷之士,这种人往往是中流砥柱的人。就对交朋友而言,平常无所谓,到了真有困难时,能来帮忙的朋友,不是狂之士,就是狷之士。如何是狂?如何是狷?以前解说过,不必再重复了。”(见该书第628页)南怀瑾所说的以前解说过,是指在阐释《泰伯第八》一段语录时,专门解释了“狂”、“狷”:“‘狂’就是豪迈慷慨,心地坦然,交朋友,不对就是不对,说了他,他并不恨你,这类的典型为狂。‘狷’,毫不苟取,不义之财一点都不要,不合理的事情绝不做,很保守,个性独立而很有道德修养为狷。孔子认为假使没有君子之人,那么狂与狷这两种也不错。”(见该书第409页)如何在南怀瑾的翻译基础上再加以精练,使“狂狷”之译文更准确精当,是学者们的任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