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理解上古语言语法关系——《论语》译文比较(18)

(2009-06-29 12:15:28)
标签:

《论语》

版本

比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同上)

    这段语录的翻译,问题出在“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这一句上。《论语通译》等版本译为“如果杀掉作恶的坏人,而去亲近为善的好人,如何呢?”它是把杀无道、就有道作为两个相互对立的行为来理解的。而《论语全译》等版本则译为“如果杀掉坏人,以此来使人们走正道,怎么样?”它是把杀无道与就有道作为因果关系来理解的。《论语别裁》译为“用以杀止杀的方法,把坏人杀掉,‘以就有道’,归到正道那里去,怎么样?”这与第二种译法大体相当。

    看来,对上古语言的语法关系的理解是准确翻译的关键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