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第十二》)
——“克制自己,使言行回复和符合于‘礼’,就是仁。有一天做到了克制自己,符合于礼,天下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论语通译》(徐志刚译注)(下划线系引者所加,下同。)《论语》【译评】(刘琦)和《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何香荷注译)亦作如是译。
——“克制自己,言行符合礼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顺。”——《论语全译》(阎韬、马智强译);
——南怀瑾《论语别裁》在阐释作为孔子思想的中心的这一段语录时,认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是说只要有一天做到克己复礼的功夫,全世界都归到仁的境界里去。(那么,上面的两种译文,一曰“天下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一曰“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顺”,恐怕都未得要旨。后面一种译法,更是把话说大了。)何谓“克己”?以现代话来讲,“心理的净化”就是“克己”。“礼”不是现在所谓的礼貌,《礼记》第一句话,“毋不敬,俨若思。”就是说我们要随时随地很庄严,很诚敬。这个“敬”并不是敬礼的敬,而是内心上对自己的慎重,保持克己的自我诚敬的状态,专心注意内心的修养;所谓礼,就是指这个境界而言。《礼记》的这一句话,是讲天人合一的人生最高境界。“天下归仁”就是归到这种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仁境。“克己复礼”就是克服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而完全走上正思,然后那个礼的境界才叫作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