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妇女与小人——《论语》译文比较(4)

(2009-06-28 09:56:50)
标签:

《论语》

版本

比较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阳货第十七》)

——“只有奴婢和小人是最难对待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放肆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又会抱怨怀恨。”——《论语全译》(阎韬、马智强译)

——“只有女子和小人是是最难教养的,亲近他们则无礼,远离他们则有怨气。”——《论语》【译评】(刘琦)

——“唯独女子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亲近他们,就无礼;疏远他,就怨恨。”——《论语通译》(徐志刚译注)

     ——“孔子说女子与小人最难办了,对她太爱护了,太好了,她就恃宠而骄,搞得你啼笑皆非,动辄得咎。对她不好,她又恨死你,至死方休。……但问题是,世界上的男人,够得上资格免刑于‘小人’罪名的,实在也少之又少。孔子这一句话,虽然表面上骂尽了天下的女人,但是又有几个男人不在被骂之列呢?”“我们还要明白孔子说这句话的时代背景。在上古时代,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女性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对外界事物的陌生,知识的隐蔽,不是现代人——尤其是我们今天社会所能想像的。”——南怀瑾《论语别裁》

    上述几种译法,无甚本质差异,只是南怀瑾交待了孔子此语的时代背景,可以让今人易于理解孔子当时的语境。但我们也大可不必把孔子当作一个完人和先知先觉来对待,要求他的所有语言符合今天的人们的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

    值得注意的是,《论语拼音.注释.今译.诵读本》在翻译此句时注释云:杨润根先生在《发现论语》(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的解释是“只有那些还离不开母亲怀抱的童男童女和那些庸俗的小人一样使人感到难以伺候”。他认为,“女子”,是指母亲的儿女,还在母亲怀里的儿女,也即幼儿幼女。有些《诗经》的注释者将《诗经》中的“女子”两字解释为“女孩子”或“小孩子”,这种解释显然是正确的。但是就“女”的本始意义来说,它作为一个与“男”相对应的概念,显然是指妻子和母亲,并且具有动词的含义,意思是“对……尽母亲的职责”。因此,这里的“女子”可以理解为“需要母亲对其尽责照料的小孩子”。在古文中,“女”指的是家庭主妇,也即指母亲。因此,“女”在它的原始的意义中并非指一般的女性,而是指已成为家庭主妇的也即已经出嫁的女性。至于没有出嫁的女性,她将仍然被称作“子”,她在家庭里享有和男孩一样的称呼——“子”。从“女”和“子”的古始意义中不难发现,中国固有文化中并没有那种令所有文明人都感到耻辱的重男轻女的观念。

    但我认为,若按杨润根先生的理解,这里也有问题。众所周知,孔子对小人是深恶痛绝的,《论语》中将小人作为与君子对照的语录比比皆是;他又为何将纯洁无暇的童男童女与之并列,加以贬斥呢?似乎也说不通啊!再者,童男童女涉世未深,何来“不孙”与“怨”呢?

【附录】傅佩荣对《论语》中“女子与小人”句的解释

今天看凤凰台的《国学天空》,是由著名学者傅佩荣先生主讲的。据凤凰台介绍:“傅佩荣生于1950年,祖籍上海。先后在台湾大学、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师从著名哲学家、‘新儒学’领军人物之一的方东美先生。在专业研究之余,傅佩荣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华人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据悉他是最受台湾大学生欢迎的国学专家。
     我看他的节目时,正值他解释《论语》中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句。此句通常被认为孔子思想之灰暗部分,是歧视妇女的证据。如今日本、美国等国外学界还是这样理解的。傅佩荣先生认为,这是一种对孔子的误会。先前我曾经比较过几家对此句的翻译,而傅佩荣先生的翻译还是与众不同,他认为,孔子此语是在描述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而非提出他的社会主张,所以,此语并非歧视妇女;他的解释跟南怀瑾先生有些接近,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傅佩荣先生说这是孔子在描述社会现象,当时的妇女由于受教育少、社会地位低下而往往比较难以相处;而“小人”即男生,男人也有诸多的思想道德问题,在当时也是难以相处的。“养”是相处之意。他还说,孔子是由母亲抚养成人的,他对妇女是很尊重的。儒家从不歧视妇女的,孟子的表现更说明问题。
     于丹把其中的“小人”说成是“小孩”,早已贻笑大方,就不在可论之列了。
     为了
加以比较,我把先前写下的一段文字重新录在此地: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只有奴婢和小人是最难对待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放肆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又会抱怨怀恨。”——《论语全译》(阎韬、马智强译)

——“只有女子和小人是是最难教养的,亲近他们则无礼,远离他们则有怨气。”——《论语》【译评】(刘琦)

——“唯独女子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亲近他们,就无礼;疏远他,就怨恨。”——《论语通译》(徐志刚译注)

      ——“孔子说女子与小人最难办了,对她太爱护了,太好了,她就恃宠而骄,搞得你啼笑皆非,动辄得咎。对她不好,她又恨死你,至死方休。……但问题是,世界上的男人,够得上资格免刑于‘小人’罪名的,实在也少之又少。孔子这一句话,虽然表面上骂尽了天下的女人,但是又有几个男人不在被骂之列呢?”“我们还要明白孔子说这句话的时代背景。在上古时代,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女性大多数没有受过教育,对外界事物的陌生,知识的隐蔽,不是现代人——尤其是我们今天社会所能想像的。”——南怀瑾《论语别裁》

                               傅佩荣先生的演讲原文

谁在歧视女性?孔子?

傅佩荣:诸位观众,欢迎收看《国学天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谁在歧视女性”。

我记得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同寝室有一个日本同学,有一天我们在校园里面聊天,这时候来了一位美国女同学,她跟日本同学是同系,所以三个人一起聊。

聊着聊着,这个美国女同学,好像想到什么事情,就指着这个日本人说,你们日本人恶名照章,因为你们歧视女性。这个日本人很聪明,他也念过《论语》,他立刻指向我,他说你不能怪我们日本人,我们是孔子害的。

当时我心里面觉得误会太深了,时间上也来不及我去解释。

后来我发现这句话呢,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千古以来被当作孔子歧视女性的证据。但是这个说法对吗?我们今天特别要说明,这是一个误会。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呢,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描述当时的社会现象;第二种是发表他个人特定的主张。那么请问孔子说这句话,是属于哪一种呢?我认为是第一种,描述当时的社会现象。

古代的社会,我们都知道,女子受委屈,那是因为“男有分女有归”这样的观念,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女子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呢,他就无法开发潜能,他也不可能在社会上找到独立的经济的能力。经济上不能独立的话呢,人格上很难挺立。

所以后面所说的,你亲近他,他就傲慢,你疏远他,他就抱怨。这可以理解的,所以难养是指很难相处。

所以这里我们就要了解,在古代的社会的情况,跟今天不一样,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很难相处,女子当然是指女性了,他是描述当时的社会现象。

至于小人呢,当然是男生了,因为男生在社会上,可以从事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甚至各种军事社会的活动。他有很多立志成长的机会。

所以小人,这些男生,他如果不长进的话呢,同样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所以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到今天一个人不管做了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成就,他看到他的领导,他的上司,他的更高的老板对他好,他很容易就傲慢的,疏远他的话呢,他很容易就抱怨了。

我有时候想到自己也不例外,我在大学教书,校长如果对我特别好,我自然就觉得好像比一般人要高人一等,要得意了。校长如果不理我的话呢,我心里面难免就抱怨。

所以孔子所说的是一种人情之常的表现,说明呢,很少人可以度过这一关。

那么如果了解这个情况的话,就不会责怪孔子,说他歧视女性,孔子完全没有这个意思。

孔子从小三岁父亲过世,是妈妈把他带大的,他有同父异母的姐姐九人,你说他歧视谁呢?

所以孔子基本上并没有这种男女之间不平等的观念,他看重的是每一个人都有他内在的价值。

那么如果了解到孔子是描述当时的社会现象,那么今天,如果孔子在世的话呢,他会怎么说?他会把这句话重说一遍,他会说“唯小人为难养也”。

但是这个时候就需要加一个注解,就是小人在这个时候,就要包括女生在内了。所以不论男女,只要受过教育,知道开发潜能,知道选择人生的正确方向,他就应该自己不断的上进,那如果说你不肯上进的话呢,就很难相处,这种很难相处得情况,古今中外都有。(原载本人新华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