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磨盘功——太极拳登圣精要
(2012-10-05 08:47:35)
标签:
转载 |
分类: 太极精选 |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两千五百年前,儒家鼻祖之声先天祖师孔老夫子在《易传》里明确提出了太极的内涵;所谓:“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从此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时不时的把太极挂在嘴边。太极的理念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已经深深地注入在我们民族的骨髓里、言行中。
在中国博大的传统武术领域里,论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当属太极拳最大。其他任何一个流派也不能与其相比。而太极拳的源远流长也相当古老;据老一辈的人常讲;太极太极,阴阳两仪,宣平始创,三丰传技。是说太极拳的创始人是唐代的许宣平,公诸于世的是三丰祖师。武当太乙门中还保留着一种太极拳,据门内传说是源于唐代,叫老架太极或者老太极。这套太极拳原有二十四式招式,八个行功。共计三十二式。以单式的形式表现每个式子的练法。八个行功分别是:
1、簸箕功、2、打场式、3、扬锨式、4、碾子功、5、辘轳式、6、抹墙功、7、摸鱼式、8、开弓式。这八个功法每个功法均由几个不同的方式来行功操练。然统领、融汇发挥八法行功的则是磨盘功。因其是功法两用,又叫磨盘手。内家武学均讲的是内三合、外三合之六合功夫。没有六合神功,焉有内家之八法神拳。没有八法神拳怎会有太极拳法?
1、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
武当的所有内功,都在遵循一个共同的法则——开通经络,炼精化气、积气全形。磨盘功的操习仍然体现武当太乙门内功法则,即以心行气,专心致志,以心法求内功。使之真气在心法的作用下,缓缓巡行在经络之中,推动真气在十二经络中运化。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真气动,百脉皆运行。全身真气运化精微,循经导脉,在经络中运行周天。每每细微之处,无微不至。力求气达四梢,久久则自然气机通达,气机呼来时毛孔俱张,吐故纳新,舒张百脉。久久行之则营卫坚实,丹田饱满。此乃炼精化气也。“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元气充盈饱满,真气遍布全身无微不至。“尽性立命,神定气足”。神自饱满此养生修真第一要义。
2、形松如落雁飘渺无形
3、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
磨盘功的操习过程中,随着意识的运化,指挥肢体的动作。在运化中所求筋骨内力周身整合,六合之功运化中求,在动中学会六合,运用六合。阎公《三元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节,节节意相连”则意到气到力到。六合混元功节节催意,节节催力。力由足生,化于脊,发于四肢。天地之间,混元境内。唯我独尊。以天地为伍,作用于宇宙之中,动则惊天地之功,劲力的产生、运化依靠在运动中生成,在运动中通过心法的运用、使之足生之力、发于脊,形于手指。节节贯通,欲刚则刚。欲柔则柔。全由心而欲。静则合虚空法境。动则雷霆万钧。此周身之力成矣。
4、双虚轻重荷叶青萍
5、混元六合八法互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