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立新型医患关系

(2008-06-30 22:57:30)
标签:

杂谈

分类: 医海拾零

                      建立新型医患关系

                 —全科医学培训札记(7

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与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因为医务人员的工作对象是人,医务人员不仅要会治病,更要会待人。—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

医患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围绕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建立。一方在病痛或危急中寻求帮助;另一方怀着关切的心前来帮助,求助的需要和提供帮助满足需要的愿望促成了这种关系的建立,这种关系包含了社会关系、经济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等诸多内容,有别于普通的人际关系。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医患关系曾经处于一个非常融洽和睦的位置。囿于当时的条件(无大中型医疗仪器设备),医疗活动的场所大多在病人的家中进行。走街串巷的郎中(如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医生)奉行“医乃仁术”的理念,悬壶济世,治病救人,靠行医获取报酬谋生,医患关系表现为一种平等的经济关系。病人尊敬医生,医生爱护病人,很多医生成为病人的朋友,医患关系连续、稳定、友好。密切。

进入十九世纪后直到今天,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检查、治疗仪器源源不断运用到临床,化学药物、手术等新手段的逐渐普及极大的提高了诊疗水平,增进了人类健康,但也带来了医患关系的变化。很多医生越来越依赖与仪器从事诊疗活动,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医生病人间接触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医生不再对病人全面负责而只对自己学科领域的内容负责,病人往往要与多个医生,多个科室接触,医疗服务的整体性被打破。医生坐堂行医,只关注疾病,不关心病人,医患关系变成了单纯的“医”和“病”关系,医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办事,病人就诊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医患关系演变为求助关系、主仆关系甚至敌对关系。特别是近几年,在医疗市场化的背景下,医院重效益,轻沟通,病人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患关系更加紧张,造成医院设灵堂,医生遭追打,纠纷上法院的尴尬局面,虽然这不是普遍现象,还是令人痛心。

随着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移,医患关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维护健康的责任需要由个人自己来承担,医生往往至扮演帮助者、指导者或教育者的角色,病人在医患关系中的地位从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新型医患关系有望建立。这种医患关系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从以疾病诊疗为中心转向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中心;从主动与被动的需求关系转向需要互补的积极互动关系,从缺乏感情色彩的“商业关系”转向朋友式的互助关系。这种医患关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医患双方的意志,发挥了医患双方的积极性,提高了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果。尽管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的建立尚待时日,但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医患一家人的景象已经为期不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