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明年就不要再参加高考了
(2008-07-05 22:02: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直言快语 |
江苏南京的一位79岁高龄的老人汪侠,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第四次参加高考又再次落第,他表示明年还将踏入高考考场,再考一次。(见2008.7.3《南京晨报》)
阅读此新闻,一股感动油然而生。这位已到古稀之年的老人,为了自己的目标克服种种困难,,在2001年高考放松年龄限制后,以当年年龄最大之考生迈进考堂,后又矢志不渝地四次参加高考,在屡考屡败的情况下还要参加明年高考,其精神不能不让人感动。如果国人都以汪老这样的精神来求学或办事,国民文化素质乃至精神文明都要上提几个档次。
感动之余,闭目长思,又觉得汪老以近80的高龄反复参加高考有些不妥:
高考本是中学生(含社会人员)进大学的一种综合水平测试手段,是大学录取学生的比武场,也是检验中学生多年学习效果的试金石。汪老作为在医界已工作36年,有医师资格,又被南京医科大学破格录取的旁听生,四年间49门功课基本通过,只是高考未过没有学籍而拿不到毕业文凭。30多年的行医历史,国家主管机构颁发的医师资格证,医学院校的成绩合格单,难道这还不能说明社会对你的认可吗?一张大学文凭的白纸就这么重要吗?
对于每年高考,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了培养人才,为了体现社会三公原则,为了选拔优秀或比较优秀的人员深造,为了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些都是值得的。作为参考的学生和家长,为了在人生的大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着眼于未来,这也是必须的。但对一位已从工作岗位退休十余年,应该安度晚年的人来说,反复参加高考不能不说是对国家资源的一种浪费。(自己愿意投入外人不便评说)。诚然,国内外很多老人在退休后参加老年大学学习,那只是为了丰富晚年生活,未占用国家资源,与汪老反复参加国家正规高考不能同日而语。
高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参加高考犹如参加一场战役,考生要取得优异成绩,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需要健康的身体做保障。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高考的难度也在逐年增加,高考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对一个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记忆力逐年下降,接受新事物能力越来越差的八旬老人来说,实在是不堪重负了,汪老四次参加高考,成绩上升不大(与本科录取的分数相差很大),已经说明了问题。不是汪老不努力,实在是岁月不饶人哪!为了一张大学文凭,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得不偿失。
人生难得全如意,回报不一定与付出成正比。在对汪老表示敬意的同时,真诚地劝一句:汪老,明年就不要再高考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