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观影 |

整个七月只读完了一套书——《巨人的陨落》。据说全球读者平均三个晚上读完的书,我却读了整个七月,这后退拖得真是有些严重。
其实,小说还是很精彩的,通过几个家族的切入口展现了宏大的历史转变,虚构人物和历史人物、小说情节和真实历史完美结合。本人印象最深的是茉黛和沃尔特这一对,坚韧、勇敢、热情,能顺应也有坚持。阅读期间还去伦敦出了个差,看到历史和小说里的真实地点,竟有种奇妙的穿越感。
八月从看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开始,收录了王朔早期的几部言情小说吧,除了海水火焰,还有《永失我爱》、《无人喝彩》和《过把瘾就死》。这是我第一次看王朔的小说,虽然90年代初中期到处都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我当然也看过几部,印象最深的是电影《看上去很美》,有戏谑更有纯真。但我一直没有读他的小说,觉得我这种特别正经无趣的人是欣赏不了他的痞的。没想到这本书竟看得很戳心,每个故事都好虐!这把年纪还会被言情小说虐到,真是很出乎自己的预料!特别的残酷夹杂着特别的纯真。
八月还看了两个外国人写的关于中国的故事,说的都是90年代初中期的事儿,出版时间都是21世纪初美国刚掀起中国热那会儿,而我看的都是多年后出版的中译本。
《少林很忙》和《江城》有很多相似,也有很多不同。看少林是从头笑到尾,以作者的观察和白描为主,再大的不解和文化撞击都能付诸幽默,一笑而过。
江城有更多的思考,有观察更有介入,气质上更忧伤、更悲天悯人,虽然也有很多可爱、有趣的地方。
起初我更喜欢江城,可能是作者是学英国文学的吧,在涪陵教的也是英国文学,课堂上有很多情景和尴尬是我这个英文系毕业生感同身受的。我也喜欢他的议论和比较,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看你熟悉过陌生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但越到后面,我好像越不喜欢他的思考了,觉得或许是只观察和描述让读者思考更好些,这时我又更喜欢少林了。

八月看的另一本书是《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说的是一个被困在错误时代里的男人或者说没有与时俱进的男人的故事,恪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却终究感觉被时代抛弃了,有爆笑有忧伤更有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