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来乱翻书NO.4

(2006-02-25 23:35:57)
分类: 闲来乱翻书
  说到营造,就不能不提老白在庐山盖草堂的事。817年,白居易46岁,时任江州司马。他在“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所在建成草堂。结庐庐山并不是老白一时心血来潮。头一年,他在《四十五》一诗中就写道:“或拟庐山下,来春结草堂。”次年3月27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东西二林长老凑、朗、满、晦、坚等凡二十有二人,具斋施茶果以落之。因为《草堂记》”。

  《草堂记》不仅是唐代散文佳构,也充分体现了白居易营宅造园的思想。论其规模,仅仅“三间两柱,二室四牖”,比起长安新昌宅和洛阳履道里宅都小得多,宅子质朴甚至有些简陋。《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描述:“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老白境心相遇,“见而爱之”,大有一见如故之感,“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折射出老白虽身系庙堂,但是骨子里面却是隐逸的道家思想。正如《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之感叹:“言我本野夫,误为世网牵。”

  虽有自然胜景所倚,但是老白还是加入了很多自己的匠心在里面,“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山、云、松、竹、池、石、泉、瀑、雪、台、宅诸多物什,天地、虚实、动静诸多元素,构成了老白的身心栖息之所。草堂也因之被后世誉为文人园林的典范。比之新昌宅和履道里宅,庐山草堂似乎更加远离人境,超脱于世俗。难怪多少年之后,老白在长安、洛阳时,仍旧“身出草堂心不出”,还时常怀念“三十年前草堂主”时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