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杂感 |
在房价高企,各种税费支出多如牛毛的情况下,百姓虽有“居”,然而何能“安”哉!
参加今年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杨先明先生的一句话最能代表民意:“两会最该讨论房价问题——百姓安居,那是国计民生的大事!”
这几天,听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都很“正确”,都很高瞻远瞩,但是杨先生的这句话却最是朴实,最是动情,最能打动人,最像锥子一样能刺进老百姓的心坎。要是搞个调查,我看杨先生起码能够得到13亿中国人中99%的人的赞同。其余那一千多万人,也许对杨先生的话没有多大的感觉吧。这些人是谁呢?
已经入夜,两会期间北京的夜空似乎显得格外明亮,也许看了杨先生的这句话的人今晚都会做一个梦吧:要是让杨先生来管全国普通老百姓住房子该有多好!
其实,杨先生的话和唐代杜甫的理想是一致的。老杜希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福利分房划上句号,现在很多家庭都买上了住房,特别是近年来住房的自有率越来越高,可谓“大庇天下寒士”了,然而,是不是“俱欢颜”了呢?2005年北京流行一个词儿,叫“负翁”,就是对现在的买房一族生存状态的最好形容。说起来,房价一路高涨,似乎大家都纸上富贵了,可是这个富贵谁愿意要呢?我想,这种建立在房价高企、房贷压力不堪重负下的纸上富贵是谁也不愿意要的。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安居”才是最终的目的,所谓财富的保值增值在更大的程度上不过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包括暴利获得者)用来混淆视听的放出来的鸦片。买了房的人看到自己的房子每天都在随着房价保值增值,相对于后来的买房者,看似也算个“既得利益者”,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最大的赢家是谁,不言而喻。在保值增值的背后,是产品本身的不值,是几十年庞大的还款数字,是不得不压缩其它开支、节衣缩食为还房贷。
前一段时间,看过邓智仁先生的一篇文章,是邓先生再次离开北京的一篇感言。虽然文章不免带有一些个人色彩,但是文章有句话读起来“刺眼”,说的是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这里钱多,人傻,速来”。邓先生认为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这些年依然没有多大长进,这个我倒不这么看,起码从产品方面,还是有一些提升。但是,邓先生的话细细想起来,却让人心生一丝悲凉:老百姓不买房,住哪里呢?怎么办呢?要是咱百姓自己都不爱惜自己,还有谁来爱惜呢?所以,无论是主动买房,还是被动买房,房价高的责任也不在购房者。因此,在房地产市场甚为流行的论调——房价由市场的供需说了算,说这句话的人是不负责的,起码在政府现在无力根本解决困难家庭住房的前提下,凭借这种理由任由房价高涨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如果是政府官员,则为渎职。中国现在要建设和谐社会,怎么建设和谐社会,不安居怎么和谐?安居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居”,然后是“安居”。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安居?首先就要把房价的长势给停下来,把房价的超级暴利给降下来。2005年北京的房价涨了20%,这叫降了吗?这种涨法,绝大多数买了房子的人不一定多么高兴,但是还没有买房的人肯定第二天起来的皱纹又会深了一层。
因此现阶段,窃以为,国家现在不但要切实解决医疗、教育等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同时也应该把安居问题提高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来。安居与老百姓生活的相关性和医疗、教育同等重要。首先要切实稳定房价。稳定房价不是玩文字游戏,要玩就玩数字游戏,给房价涨幅定个具体的数字目标,但这个目标肯定不是北京的20%。第二,要科学稳定房价,做到以人为本。降低和稳定房价不是把房子盖在荒郊野岭,在数字上降低稳定房价。如果把地都批在了世外桃源,我看老百姓即使买了买得起的房子,也不能安居。现在在北京这种倾向十分严重了。大家都在说没地了,不信你围着三环、四环绕一圈,真的没有吗?第三,要给住房消费减负,而不是增加负担。老百姓的住房负担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担不可谓不大了:交通费(房子盖得远)、物业管理费、暖气费、维修费用(维修基金),个个额度都不是小数字。现在又在讨论物业税了,要是真的出来个物业税,连普通老百姓的普通住房都不能“放过”的话,围绕着“房子”这个吃钱的机器给百姓带来的负担就越来越大了。在房价高企,各种税费支出多如牛毛的情况下,百姓虽有“居”,然而何能“安”哉!
这几天,听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都很“正确”,都很高瞻远瞩,但是杨先生的这句话却最是朴实,最是动情,最能打动人,最像锥子一样能刺进老百姓的心坎。要是搞个调查,我看杨先生起码能够得到13亿中国人中99%的人的赞同。其余那一千多万人,也许对杨先生的话没有多大的感觉吧。这些人是谁呢?
已经入夜,两会期间北京的夜空似乎显得格外明亮,也许看了杨先生的这句话的人今晚都会做一个梦吧:要是让杨先生来管全国普通老百姓住房子该有多好!
其实,杨先生的话和唐代杜甫的理想是一致的。老杜希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福利分房划上句号,现在很多家庭都买上了住房,特别是近年来住房的自有率越来越高,可谓“大庇天下寒士”了,然而,是不是“俱欢颜”了呢?2005年北京流行一个词儿,叫“负翁”,就是对现在的买房一族生存状态的最好形容。说起来,房价一路高涨,似乎大家都纸上富贵了,可是这个富贵谁愿意要呢?我想,这种建立在房价高企、房贷压力不堪重负下的纸上富贵是谁也不愿意要的。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安居”才是最终的目的,所谓财富的保值增值在更大的程度上不过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包括暴利获得者)用来混淆视听的放出来的鸦片。买了房的人看到自己的房子每天都在随着房价保值增值,相对于后来的买房者,看似也算个“既得利益者”,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最大的赢家是谁,不言而喻。在保值增值的背后,是产品本身的不值,是几十年庞大的还款数字,是不得不压缩其它开支、节衣缩食为还房贷。
前一段时间,看过邓智仁先生的一篇文章,是邓先生再次离开北京的一篇感言。虽然文章不免带有一些个人色彩,但是文章有句话读起来“刺眼”,说的是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这里钱多,人傻,速来”。邓先生认为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这些年依然没有多大长进,这个我倒不这么看,起码从产品方面,还是有一些提升。但是,邓先生的话细细想起来,却让人心生一丝悲凉:老百姓不买房,住哪里呢?怎么办呢?要是咱百姓自己都不爱惜自己,还有谁来爱惜呢?所以,无论是主动买房,还是被动买房,房价高的责任也不在购房者。因此,在房地产市场甚为流行的论调——房价由市场的供需说了算,说这句话的人是不负责的,起码在政府现在无力根本解决困难家庭住房的前提下,凭借这种理由任由房价高涨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如果是政府官员,则为渎职。中国现在要建设和谐社会,怎么建设和谐社会,不安居怎么和谐?安居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居”,然后是“安居”。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安居?首先就要把房价的长势给停下来,把房价的超级暴利给降下来。2005年北京的房价涨了20%,这叫降了吗?这种涨法,绝大多数买了房子的人不一定多么高兴,但是还没有买房的人肯定第二天起来的皱纹又会深了一层。
因此现阶段,窃以为,国家现在不但要切实解决医疗、教育等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同时也应该把安居问题提高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来。安居与老百姓生活的相关性和医疗、教育同等重要。首先要切实稳定房价。稳定房价不是玩文字游戏,要玩就玩数字游戏,给房价涨幅定个具体的数字目标,但这个目标肯定不是北京的20%。第二,要科学稳定房价,做到以人为本。降低和稳定房价不是把房子盖在荒郊野岭,在数字上降低稳定房价。如果把地都批在了世外桃源,我看老百姓即使买了买得起的房子,也不能安居。现在在北京这种倾向十分严重了。大家都在说没地了,不信你围着三环、四环绕一圈,真的没有吗?第三,要给住房消费减负,而不是增加负担。老百姓的住房负担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担不可谓不大了:交通费(房子盖得远)、物业管理费、暖气费、维修费用(维修基金),个个额度都不是小数字。现在又在讨论物业税了,要是真的出来个物业税,连普通老百姓的普通住房都不能“放过”的话,围绕着“房子”这个吃钱的机器给百姓带来的负担就越来越大了。在房价高企,各种税费支出多如牛毛的情况下,百姓虽有“居”,然而何能“安”哉!
前一篇:闲来乱翻书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