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池花落 |
北行散记之长城内外
文/蝶衣君
题记:去年八月北行,有幸参观了几处长城景色,从八达岭、居庸关到山海关、老龙头,每一处分明是不一样的景致。一直想动笔写出这份感受,而越来越臃懒的我终于是始终未能提笔。而今相隔已近年载,唯希望能重新采撷起这些记忆的碎片,用并不完美的笔触来诠释这曾经看到的一切……
八达岭
不到长城非好汉,既然到北京是一定要去八达岭参观。长城内外宏伟的山色景观,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使得八达岭蛮声海内外。只是声名远扬的同时,却亦带来让我们值得思考性的问题。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的结果是,令国人无比骄傲和自豪的自然景观瞬间沦为大杂烩,坐上滑车,直上好汉坡,昔日的雄险在科技进步下荡然无存。
记得九年前那次初登八达岭,一则是天高云清,二则少年轻狂,站于好汉坡上,大有豪情万千的感慨。而这次,恰巧赶上“麦莎”临幸京城,微醺的空气中弥漫着阴霭的雾气,站于八达岭城垣,除了噪杂的人群外,几乎看不到其他景致,形形色色的人流从眼前流淌而过,喧嚣声此起彼伏,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和果壳垃圾,让人无比郁闷于此行的目的。即便是怀旧终有厌倦的时候,更何况原本就无旧可恋。
居庸关
居庸关座落于去八达岭必经之地,车飞快行驶而过,巍峨雄关便就此横跨于崇山峻岭间蜿蜒。事实上只能说是远眺而非近观,因为车始终是流动着的,且隔着一层玻璃。但正是那种无可耐何间的两两相望却使得这恍惚而过的风景更显得有韵致。
许多时候,事物过分真切地接近反而会尚失原本那份朦胧的美感。对居庸关的那份期盼与希翼便宁愿就只这样被永远地印烙在记忆深处……
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又称榆关或渝关,乃万里长城屹始之首要军事关隘,“因其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山海相济,地势天成,故称山海关。”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历来为兵家把守重地。巍峨长城自险峻崇山蜿蜒而下,而倚山临海之关城又极尽防卫之能事。城上关隘、敌台、箭楼、烽燧互为犄角,关外一马平川,瞬息变幻,关内了如指掌,四方城墙城内堡、台、瓮、道密如蛛网。若敌寇入得四方城有如瓮中捉鳖,易如反掌之间。只是即便着固若金汤的雄关却终还是抵不住女色蛊惑而瞬间沦陷,“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驻军首领吴三桂痛失爱妾陈园园进而开门揖盗,从此清兵长驱直入中原。在兵箭冷器的年代,百万雄兵竟不如“红颜”有杀伤力,不能不让人扼腕痛惜并沉思。
穿过高大深严的门廊缓缓步入城中,抬头仰望雄伟箭楼,而“天下第一关”匾额便高悬其上。该匾黑底白字,选料精致,文字书写笔力浑厚,遒劲有力。相传,为明成化年间进士、大书法家萧显所书。萧显受命提字,以扁担作笔苦练两月后和自然神韵一气呵成此匾,待挂上城楼后始发觉“下”字少一点,情急之中萧显用麻布蘸墨,飞箭射匾而去,恰到好处,更使“天下第一关”匾额声名远播。萧显因见名胜之处俗人题名刻字泛滥,耻于与之同伍,便未落题写者款书,此高风亮节的精神更是平添其个人魅力,并为“天下第一关”增添某些神秘的色彩。
事实上,当社会发展到今天,满大街多如牛毛的名人题字,使得我们早已漠然于那些所谓的名家墨宝。当自诩、自吹、自擂成为一个民族通病,那么,我想,便到了该反省和沉思的时候……
老龙头
出山海关南行,有城墙沿山势蜿蜒而上,古老的军事关隘,气势雄险的亭、障、墩、堠,用糯米夯实巨大岩石粘合而成的坚固城墙,流动宛转的石阶,象一道道流淌的音符,跳跃着,奔跑着,从海天一色的渤海水域逶迤而出。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曾多次御临老龙头,登楼观海,一时留下多少旖旎诗篇。老龙头上有唐代遗碑“天开海岳”,廖廖数字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放眼天际,苍茫一碧,天适地设”的绝妙海山奇观之神韵。
相传,孟姜女哭倒长城谱写千古遗恨之典故即发祥于此地,感天动地的故事曾引得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欷嘘不已。而亦因为此,原本极具军事防御价值的始皇修长城被永久性地背负起沉重的骂名而始终得不到民众认可。事物总有不可避免的两个方面,而历史的进步往往便是建筑在最底层民众水深火热的痛楚之上,过去是如此,现在亦是如此……
曾有人把长城比做“宛如神奇的巨笔在北国大地上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城上的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就是这草书的转折,而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是真正的‘大地艺术’”。诚是如此,万里长城正是以那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雄浑与博大精深体现着几千年来中国儿女可歌可泣的奋斗精神。
海神庙前凭栏眺望,远处老龙头,如殷勤探看的神龙蜿蜒而入水云间,群山环绕,云蒸霞蔚,极为壮观。赤足走在这海天一色中的沙滩,柔柔的,暖暖的,酥酥的,和着轻柔的海风,微醺微醉之间让人不禁心花四射。从南海一路行至渤海,幅员辽阔的土地,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智慧与创造并存的人工杰作……始终在震撼着我的心扉。而此时此刻,唯希望能杂念俱无地沉浸于海天一色中,让心聆听着拍岸的涛声自由起伏……
文/蝶衣君
后一篇:『醉里挑灯』上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