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东
文/徐志频
今天——2009年02月21日——上午,就要正式去医院带儿子回家,一个叫“徐达东”的名字,从此跟他有了阡陌交通的关系。
徐达东——与其说是儿子的名字,不如说是我们的意愿。天底下孩子们的取名,无一不是一种“单相思”。正所谓:名生儿未明,儿明名已老。既然只是愿望,或者说希冀,我不能那么霸道,所以,在他将来能明白之时,我允许他修改的权利。所以今天,在他修改或不再修改之前,我想要说的,就只是我的愿望,或者说希冀:
回想起来,隐约开始去琢磨孩子的名字,似乎有四年的时间了。太多想要表达的内容,或者二十万字也说不完,但又必得三个字概括了他。想到了好多个,又否定了无数个。我终于想到:他出生在地球村的东方,我遵从中国文字的空灵、含蓄,惟一能够做到的,也只是在取名之时,或如羚羊挂角,言有尽而意无穷。
当思维无穷尽地发散时,我逐渐地发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人名概括起来,无非两种:一种是观赏性的,比如叫什么花,什么草,什么美,什么慧,如道家所崇尚的自然;一种是有直接人生指向的,有一种任务、责任、使命、担当,名字里已告诉孩子: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做那样一个人。有点偏向世俗功利的儒家。“徐达东”不是那么哲学、飘渺,但要取好一个名字,总得看起来念上去有诗意才好。
关于诗歌,伟大诗人白居易说:根情,苗言,花声,实义。诗意的名字,剥去那些漂亮的壳儿,要让人像看见果子,看到实在的意义。
徐,在中国通俗的理解,就是缓慢,所谓不疾不徐,性缓而冷静。徐达东,直接理解,就是:有条不紊地发达的东方。倒装看来,就是:有条不紊地使东方发达。第一种理解是念不通的,所以只能是倒装的意义。这里面如果有点技巧,那么也只是古文。中国的古代文化,浓缩了许多精华,我不能割舍中国的文化血脉,只能借这样一个方式,向古老的中国致敬。
但我不能停留在古老。恰恰相反,我需要否定过去,来脚踏现在,眼看未来。所以,准确的样子,是我希望儿子,在个人的小路上稳步行走;与小路相伴而行,如影随形的,是时代的大路:
我的儿子,他生在一个人人追求发达与繁荣的时代;我想概括中国未来百年,或者说中国的“世纪字”,用一个字提起来,恐怕也就是“达”。
而眼下刚刚走过,曾经梦牵魂绕的2008年,是一个“运动达人”年。这正是他的虚岁年、起点年、纪念年。所谓达官贵族,无非肉食者鄙,但运动达人,却益己而不害人。健康的体魄,是人生创造的前提。虽然健康体魄,多产生愚昧的灵魂,但没有健康的体魄,人生缺乏创造的动力。一个人一生做对世界有意义的事,与其说是来自于精神、灵魂,不如直接说来自于身体。个人的创造力、意志力,说明白了其实无非是“身体力”。
但地球村时代,对脚下土地直接去创造价值,或者说做有意义的事,也多是科学、技术,而少是其他,发达的科技,当然更不是身体暴力。文明其精神是永远的,在为脚下这块土地做有意义的事时,我的儿子将来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所以:我希望他能通达科学、技术。我相信他的博士母亲,会完全赋予他这个能力。他应像袁隆平那样,真正为这个世界,尽到自己的心力。或者他干上了社会科学这行,如果不能创造价值,做有意义的事,那么我希望他去做一个普通工人。
在个人创造的路上:有无数山路。有山穷水尽,有柳暗花明;有掌声鲜花,有落寞孤独;有不虞之誉,有求全只毁。达观是个人所有素质中第一重要的素质。人生有许多磨难,也只有磨难,能锻炼人达观,达观是一种境界。
当然,这一切都是愿望,或者说希冀。有条不紊地使东方发达。这听上去好大的口气,反过来提醒我:儿子是湖南人。当徐做了他的姓,他的基因,许多已经定了型。徐姓做过有意事的人,三国时有徐庶、徐晃,明朝时有徐光启、徐达、徐渭、徐霞客,民国时有徐世昌,最近有徐志摩。其余不一而足。当然他完全可以不去看这些人,在地球村时代,在公民社会,他应做一个精神独立、创造力丰沛、能与社会沟通、有责任感、服务社会、热情的人。
在湖南的地缘与徐姓的血缘之外,我希望他像白居易论诗一样,找到自己的根。他的祖籍在祁东。据我了解,祖先既无达官贵族,也无闻达于诸侯的人。所以他要记住:做一个平民化的人,要追求社会公平、正义,而不能有任何的贵族气、娇惯气。人生路上,阡陌交通,纵横南北,远通万里,无论他走得多远,都要让家乡到达心灵。如果说名字还可以自愿,这一点不可以讨论。要问理由,谁叫他是徐志频的儿子。
有人说:父亲曾经一手生下儿子,儿子将来一手将父亲埋葬。现在,看着小东东茁壮的脸,我的心里对成长既满怀期待,又或者开始有了隐约的抗拒。我的父亲是一个可以为我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生命的人。我想我的基因里是否天然已有这样一颗种子?但我很清醒地明白:我跟他是两个人,我们面前有两条路。
09.02.21上午10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