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搬家:6、战事延迟的十个月
(2016-12-28 16:52:57)
标签:
军事历史杂谈 |
分类: 楚汉争霸 |
项羽的失败,在十一月的潍水之战后就已经注定了。龙且二十万楚军被歼,使项羽彻底陷入汉军的战略包围当中,形势险恶到了极点,如在这时刘邦能调集四方汉军加以围攻,说不定楚汉战争早就结束了。
但项羽却仍然能跟刘邦在成皋继续对峙长达十个月之久,这是因为刘邦也下错了一步棋,使原本并不明显的内部裂痕陡然明朗化,从而无法迅速集中全力给项羽致命一击。
这一步错棋,正好是在刘邦所自夸、也是众多史学家所称道的用人这一方面犯下的。
对于韩信请王的事件,很多史学家,包括最近在百家讲坛上的易中天先生都认为,韩信在夺取齐国之后邀功请赏夺取齐王之职,是敲刘邦的竹杠,趁其危难,落井下石,有意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不全面,未免有替刘邦粉饰的嫌疑。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因为韩信的邀功请赏,实在是事出有因。韩信之所以会这么做,不能怪别人,只能怪刘邦自己,韩信是被汉王大人一道命令给刺激到了。
史书得对着看才能瞧出问题,单看刘邦的本纪,是找不出什么毛病的,看韩信的列传,也找不出问题。那问题在哪儿呢?在张耳的列传。
史记中刘邦立张耳为赵王,根据集解徐广的注解,是在高祖四年十一月,也就是韩信消灭龙且,平定齐国全土的同月。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时候,也认定张耳当上赵王,是在韩信灭龙且平齐之后。
张耳是什么人?是项羽分封的常山王,被陈余打败,一穷二白投靠了刘邦。因为张耳熟悉北方的地形地理,所以让他做韩信的副将开辟北方战场。
论功劳,一百个张耳不如一个韩信的。韩信偷渡黄河,背水一战,潍水歼楚军二十万,那是盖世的奇功。论身份,张耳不比韩信更高贵。韩信是破落贵族中的待业青年,张耳连贵族都不算,他不过原先信陵君的一个食客,魏国灭亡还给人当过看门老大爷。
唯一能让刘邦封赏张耳的原因,就是他跟张耳的私交深厚。早先刘邦连亭长都没当,四处“游侠”也就是耍无赖惹是生非的时候,认过张耳当老大。俩人有这么一重关系。
刘邦以旧情分封张耳做了王。同是开辟北方战场的功臣,韩信是主,张耳是副,韩信盖世奇功还没落到什么封赏,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副手被刘邦封了赵地五十城的王,反而爬到了自己的头上。这叫什么事?
像韩信这种凭借真本事一刀一枪拼杀出功名的干才,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如张耳这样凭借关系爬上高位的人。张耳被封,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耻辱。
搁到现在,相当于一个公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刘邦,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是韩信(他之前已经当了汉相国嘛),业务部副经理是张耳。现在市场打开了,业务大大拓展了。这副总兼业务部经理连奖金都还没有呐,先把业务部副经理给提升董事了。
真要遇到这么操蛋的事,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不直接跳槽才怪,韩信虽有要挟之嫌,但他的做法算是对刘邦够厚道的了。
中国有句老话,不患贫富,患不均。啥意思?不怕大家都没有,就怕你有了我没有,心理不平衡。为啥说刘邦封张耳为赵王是大失误呢,就是这个道理。
你要是担心韩信太有能耐了,怕将来出岔子,那就连张耳也别封。一个都不封。韩信这人对恩义和名声看得极重,此时身居左丞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心气未见得不平,未必就会干出要求代理齐王的事来。
或许有人说了,如果一个都不封,将来项羽派人来说韩信倒戈,恐怕韩信觉得在汉王这边没实惠,真就倒戈了。这话也有道理,可即便按照这道理往下推,也该先封功劳最大的韩信呀,径直越过这个大功臣,封他的副手张耳做什么?
后来历史的发展也证明,即便韩信的封赏是被动的,自己要来的,他仍然对刘邦没太大戒心,以至于刘邦灭了项羽后轻而易举又把韩信兵权给夺了改封楚王。那么这时候积极一点,主动先封赏韩信,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被张耳封王这么刺激了一下子,除非是圣贤,我估计看文的各位但凡放在韩信这个位置,没有心里不憋屈的。
于是韩信在张耳封王没过几天,立马派人去给刘邦送了个消息:齐国人狡猾,地界未平,能不能让我当个代理齐王镇一镇。言下之意张耳掠地拔城哪儿比得上我,顶多镇抚赵地算是有点微功,这就封王?那我也留齐地镇抚一下子,大王你怎么说?
韩信这时候是不是就此打算谋求自己的小势力?我觉得不像,就像陈平说的那样,现在韩信大军在外,他要想称王,谁也拦不住。韩信采取这样的举止,倒像是一个处理人际关系很笨拙的人应有的反应,全然没顾及刘邦当时的处境。以至于引发了刘邦的猜忌和愤怒,导致了后来自己悲惨的命运,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封张耳为赵王,我认为这是楚汉战争以来,刘邦自彭城之败的第二次下错棋。韩信邀功这事是办得不招人待见,可考虑到这件事的前因,我总觉得史学家们对此的评价过苛刻了一点。
刘邦有没有察觉封张耳这步棋是错着,这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从韩信的态度看到了未来的隐患,于是连补了几手,总算在这一手错着没有被项羽利用之前就给补好了。这一点正是刘邦强过项羽的地方。
刘邦的补救很到位,使项羽派人劝说韩信未果,但韩信也因此而略略自疑。所以此后一段时间,他的态度由原来的积极作战变得缓和了下来。正是由于韩信态度的微妙变化,使原本已经可以结束的战事,又向后拖延了几个月。
不过项羽之败,已是不可逆转的了。
后一篇:旧文搬家:7、没有悬念的结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