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文搬家: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16-12-28 16:51:47)
标签:

军事

历史

杂谈

分类: 楚汉争霸
在刘邦积极准备的同时,霸王项羽也在筹备兵力,准备对刘邦的战争。
 
项羽是个武人,他的军事战略也跟他的战术一样,简单、凌厉:亲率主力,集中优势兵力对荥阳、成皋的汉军进行正面突破。
 
对侧翼,项羽的态度也很简单,采取政治攻势。和北方诸侯陈余、田横等订约结盟,消除北方威胁;胁迫南方的英布,要英布参战。
 
项羽的政治意图没什么错误,但政治是复杂的,他那简单粗暴的拙劣手段反而把事搞砸了。南翼的英布遭到他的威胁,又是担忧又是害怕,索性倒向了刘邦,化友为敌。这么一来,项羽不得不率先派重兵稳固南翼打败英布。正面攻击的时间因此一再被推迟,给了刘邦从关中调发军队稳固阵线的喘息之机。
 
北方的诸侯们尽管背汉归楚,但并没有起到消除项羽北方威胁的作用。韩信用兵非同小可,在没有太多的关中援助情况下,三个月的工夫,连克魏、赵、代、燕四国,使项羽的北方侧翼几近崩溃,空门大露。项羽不得不改变战略,派奇兵屡屡渡河击赵以牵制韩信,这样一来又分散了正面进攻的力量。
 
尽管楚军的正面进攻一拖再拖,一直到高祖三年春,才向荥阳发起攻势。但西楚霸王不愧是西楚霸王,这一出击,就是霹雳震荡,势不可当。
 
项羽首先把荥阳以东的汉军各个据点一一拔除。然后率军向西,切断荥阳和敖仓之间的甬道,使荥阳汉军几乎断了顿。四月份,项羽亲率大军包围荥阳,差点一口气把刘邦集团的高级核心全埋葬在荥阳。
 
刘邦在项羽的强大兵锋面前,再一次被推到了死亡的边缘,但他也再一次凭借巧计,用诈降之计脱险。纪信扮装成刘邦的模样,率领两千名戎装打扮的女子出城投降,吸引楚军的注意力,刘邦和他主要将领还有谋臣几十骑趁虚从另外一个门逃走,一溜烟跑进了关中。
 
项羽发现中了刘邦的诡计,暴怒之下急攻荥阳,被周苛和枞公率兵继续坚守。
 
刘邦的人虽跑了,但军队不撤,这一手很是高明。项羽向西攻下了杏阳西边的重镇成皋,却不敢继续向西,就是因为留在荥阳的汉军重兵不除,后路堪忧。如果刘邦是撤军逃跑,项羽跟踪追击,连续施行正面突破进入关中,刘邦还是很有可能被一击崩盘的。
 
刘邦回到关中,马不停蹄,集结了一批后备力量,再度向东和项羽周旋。他没有直接东出函谷去跟项羽硬碰,而是采纳了袁生的建议,挥师武关商洛道出南阳,在此汇合了失败跑来的九江王英布,自叶向北对楚军南翼发起进攻。项羽正在猛攻荥阳,得知刘邦在南阳出现,于是率主力奔赴南阳,找刘邦决战。
 
刘邦见项羽来,立马收兵固守:不打了,爷就这么跟你耗着。项羽求战不得,俩人在南阳一线僵持。荥阳一线的战场压力顿减,得以休整巩固。
 
其实项羽这时候走了一步臭棋。他一旦攻克荥阳,歼灭了荥阳的汉军,就打开了挥师向西深入汉军腹地关中的大门。这远比掉头决战刘邦的价值要大得多。何况这时的荥阳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已危如累卵,可惜就此功亏一篑。
 
就在这时,汉支持彭越开辟的敌后战场产生了巨大的战略价值。五月间,彭越深入敌后,千里奔袭,在下邳破杀楚将薛公,来势汹汹,直扑彭城。项羽没法置之不顾,只得离开南阳,率军千里回师去打彭越。刘邦见项羽走远,立刻北上夺回了成皋,巩固了防线。
 
至此,项羽在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被刘邦瓦解。
 
尽管项羽的攻势疾如风,侵略如火,但刘邦和彭越灵活地利用正面、南翼和敌后三个战场往返调动楚军主力于荥阳、南阳和彭城,使项羽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战略是个很复杂的事,它就像是一张网,由无数条战场的线编制而成,而每条战场的线,又都是由无数个细小的战术环节穿成的。一场战斗的胜利,也就是破坏了敌人整张网上的某几个环节,促使战场的线发生断裂,进而破坏敌人整体战略的网。能不能发挥这种效果,就看这个战术环节在整条线和整张网的位置是不是够关键,是不是够分量。
 
从这一点来说,尽管第一次大举进攻已经开始,但项羽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的,没能找准并破坏这个关键的环节。
 
如果说项羽是把杀掉刘邦当做是最高的目的,那么在荥阳被围困的初期,刘邦汉军已经断顿,派人向项羽求和拖延时间的时候,项羽就不会想到要允和。
 
这一点项羽的谋士范增就看得极准,当时刘邦被困荥阳,只要把刘邦埋葬在荥阳那就万事大吉,所以他坚决反对项羽允和,力劝项羽继续进攻。刘邦察觉到范增的厉害,就用陈平的反间计不动声色拔除了范增。虽然对当时的困境没带来直接的好处,但是此后项羽昏招迭出,如果范增尚在,当不至于让项羽干出那些蠢事。
 
项羽没能在荥阳宰了刘邦,这本是个大失误,可因此矫正过头,从而认定只有宰刘邦才是第一目标,这就又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
 
形势在变化,目标也得不断权衡计算才是。
 
刘邦重出武关,形势已经不同了。杀掉刘邦当然能结束战争,可和杀掉困在荥阳时的刘邦比,此时谈何容易?倒不如先全力取下荥阳,这一块棋的价值虽不能跟刘邦的人头比,但却是已经掉在了项羽的手心里的,项羽却不要,偏到南阳去跟刘邦纠缠,舍易而就难,走的够臭的。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霸王项羽这第一通冲锋鼓敲响,却无功而返。不过他的损失并不大。所以在六月份他打败了彭越,立即又挥师西来,发起了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第二通冲锋鼓激发出来的力量更为猛烈,不过也更接近了极限。
 
这一回的进攻,用霹雳都不足以形容项羽攻势的威猛。在霸王的指挥下,楚军就像一柄巨大的战锤,重重一击,荥阳粉碎,守将周苛、枞公和韩王信全都被俘;巨锤紧接着砸向成皋,又是重重一击,成皋汉军尽化齑粉。刘邦仅与夏侯婴同车逃走,身边连一兵一卒都没剩下。
 
项羽连克两大要冲,又夺取了敖仓的粮食,声威大震。但是汉军正面防御战场的纵深实在太大了,楚军在连续突破到巩县附近时,无坚不摧的巨锤终于被层层叠叠如同绳网一般的汉军防御线所阻挡。
 
此时,向北逃跑渡过黄河并兼并了韩信军的刘邦开始组织反击。
 
刘邦夺了韩信的兵权以后,让韩信征赵地的士兵组成新军去进攻齐国,以便进一步从侧翼打击楚军。自己则打算重新南下,和项羽再争成皋和荥阳。
 
这时候楚军锋芒正盛却无法前进,正积蓄了很高的士气,刘邦如果主动去硬争,还不够项羽一顿胖揍的。
 
幸好刘邦没这么干,他听从了郎中郑忠的建议,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派卢绾、刘贾和灌婴从白马津南渡黄河,配合彭越用游击战术破坏楚军的后方,焚烧楚军各地的粮食积蓄,楚军来进攻就固守不战。彭越则大举进攻梁地,接连攻下商丘地区的十七城,使项羽和楚都彭城的联系和补给全部瘫痪。
 
彭越的这一手棋非常厉害,攻其必救。项羽即便不想被调动,也非被调动不可。
 
项羽没办法,只有回师向东去消灭彭越,平定梁地。他确立了一个时间表,留下大司马曹咎防御成皋,说“你就给我固守十五天,千万别出击。十五天之内,我必定平定梁地,回来跟你会师。”
 
从这句话看出,敲起第二通鼓的项羽已经从志得意满的迟钝状态中恢复,头一次苦苦谋求胜算。
 
可惜的是,此时棋已进入中盘,双方在开局时先后手差距太大,而成皋对峙以来,刘邦又一直没有大的失招,项羽此时振作,已是有些晚了。
 
九月,项羽疾风一般赶回梁地,和彭越对垒。十月,刘邦见时机已到,南渡黄河再攻成皋。可曹咎忠实执行项羽命令,缩在成皋里当缩头乌龟,死活不出来。刘邦于是成天找人对城里百般辱骂,一骂好几天,曹咎果然忍耐不住,出成皋决战。刘邦诈败后发起反击,大破楚军,大司马曹咎和塞王司马欣自杀。要冲成皋和敖仓重新被刘邦夺回。

这里又说句题外话,辱骂激怒可是个大学问。

辱骂辱骂,就是连辱带骂,挨骂很多人都能忍耐,毕竟是有涵养的人么,可如果加上侮辱,那就是两码事了。
 
记得老美有个电影叫勇敢的心,苏格兰人对英国人掀起裙子露出臀部,当时一片白花花的屁股晃动,还真不是一般的壮观。英国贵族老爷当时就受不了,全军冲锋,结果都让苏格兰人捏了。曹咎也是个贵族,按照刘邦下三烂的流氓禀性,相信用的招数不会比苏格兰人高尚到哪儿去。

几百年以后还有个隋唐版曹咎,叫杨玄感。他趁隋炀帝在辽东打高丽的时候造反。打洛阳不下,于是向西进军想占据长安。当时蔡王杨智积坚守弘农,知道不能让杨玄感得手,于是站在城头向杨玄感破口大骂以激怒敌人。记得史书上记载,杨智积语言污秽不堪不说,似乎还找人从城头向城下的杨玄感尿尿。杨玄感这个叫怒啊,丧失理智,咆哮下令攻城,结果在弘农浪费了太多时间,等他发现不对劲,关东的隋军已经追来了,于是被捏。
 
可见这招数用好了,那真是威力无穷。
 
但也没有没用好的,就是三国时候的诸葛亮。

诸葛亮对峙司马懿。俩文化人,于是就都特含蓄。诸葛亮为了激司马懿出战,于是羞辱司马懿,送了他一套女人衣服,意思是司马大都督啊,您还不如婊子能打呐。结果因为太含蓄,司马懿不疼不痒,权当它是空气。倒是手下义愤填膺了一气(其实我看都是装样子拍大都督的马屁),见大都督没反应,于是也就都踏实了。
 
倘若诸葛亮不这么文雅,跟刘邦骂曹咎似的,又或者像周星驰的韦小宝在监狱里骂鳌拜,直接拉数万人化四面楚歌为四面魏骂,扯着嗓门数司马懿的家史,尤其将火力集中到司马懿妈妈和奶奶的性生活和性器官。司马懿没受过这个,涵养再好也架不住一时冲动,北伐的历史说不定就此改变也未可知。
 
由此可见,羞辱一定不能太文雅,一文雅就含蓄,一含蓄,力度就不够了。
 
话说回来,成皋再度易手,项羽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也就再次被刘邦用巧计瓦解。
 
其实项羽打这第二通冲锋鼓的时候,已经调整了心态,一改初期的轻敌作风,全神贯注投入对刘邦的作战,发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威力,但是由于汉军正面战场上大纵深多层次的坚固防御体系,楚军最终也没能连续突破深入汉军腹地,又因为用人不当,以至功败垂成,再度丧失了战场的主动权。

这通鼓的结局,还反映出一个问题,瞧瞧项羽委任独当一面的是什么人?曹咎。再看看刘邦,他委任独当一面的又是什么人?韩信。
 
随着战事的延长,楚汉双方的战略差距,逐渐显现。汉军的全局战略渐渐发挥了作用,局势对项羽开始越来越不利。
 
高祖四年十月,也就是曹咎自杀的同一时间段,韩信长驱直入,打下了齐国首都临淄,齐王逃跑到高密,向楚国求救。这时的项羽按照预定日程十几天收复了梁地,成皋失守和齐国求救的消息同时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项羽率领的楚军尽管先前屡屡得胜,其实一点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彭越在梁地拖了他十来天,也不恋战,转身就走,各地残破严重,楚军的后勤补给越来越困难,在这个节骨眼上,韩信顺利进军了齐国,实质上已经从北方侧翼战场完成了对西楚的战略包围。
 
这时的楚军战局已焦头烂额,项羽在情急之下,又走了一步大昏招。
 
他居然同时在两线采取大规模进攻,一边让龙且分走了楚军主力二十万,去齐地攻击韩信,另一边自己率军返回荥阳,向汉军发起第三次正面进攻。

两翼没有配合,后方没有保障,又经过了一年多的消耗,这种情况下又采取同时两线作战,兵力分散……这第三通冲锋鼓能有多大威力,可想而知。
 
所以先前的两次大规模进攻如霹雳,如怒涛,即便刘邦占据地利,项羽掠地拔城,照旧如探囊取物。可轮到这第三次进攻,项羽在成皋一线和刘邦对峙十个月,用蒯彻劝韩信的话来说,一天拼杀五六次,却始终无寸进之功。
 
正面战场的楚军已不再占有绝对优势了。
 
处在这种局面下,项羽的焦虑与日俱增。也就是这时,他用刘邦的老爹和吕雉做威胁,要刘邦投降。刘邦的老爹和吕雉一直都在项羽军中,项羽也对他们一直很宽容。可到了此时,他竟不顾霸王的身份,拿出这种连刘邦这种土流氓都不曾用过的无赖手段,说明项羽已一筹莫展,智谋和勇略都已用尽了。
 
仅过了一个月,局面进一步恶化。
 
北方侧翼战场全线崩溃:龙且的二十万大军在潍水被韩信一战全歼。刘邦还在不断把正面防御增厚做实:刘邦在对峙时被项羽伏弩射伤,回关中养伤。尽管项羽始终不能越广武成皋一步,刘邦还是在伤好后又征发了新的一批后备兵力,奔赴对峙前线。彭越在梁地又开始大肆活动,楚军的粮食和兵员供应全被切断;到了七月,英布被立为淮南王,汉军的南翼战场也开始扭转。
 
此时的项羽身处荥阳,前有刘邦、北有韩信、后有彭越、南有英布,已是四面受敌,兵疲粮尽。到了八月份,再也支撑不住,被迫和刘邦议和。高祖四年九月也就是年底,项羽掉头东归,第三次正面进攻在没有任何战果的情况下,就已被彻底粉碎。
 
项羽的三次进攻,两翼缺乏配合,后方保障不足,以至于转战南北,疲困东西,尽管战场上胜利无数,可到头来一无所得。刘邦则正好相反,以张良的战略为核心,正面战场、南北侧翼战场,敌后战场和间谍谋略战场彼此配合,用机动作战调动疲惫项羽,最终赢得了正面防御的全面胜利。
 
项羽的三通鼓敲毕,这回轮到刘邦吹响冲锋的号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