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文搬家:4、席卷大地的风暴

(2016-12-28 16:50:37)
标签:

军事

历史

杂谈

分类: 楚汉争霸
论刚猛强悍,刘邦给项羽提鞋都不配;但论意志的坚韧不拔,一百个项羽也及不上一个刘邦。
 
这两个男人的对决,体现出来的正是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男子汉魅力。
 
五十六万大军覆灭,相当于汉军主力几被全歼。但凡经历了这样的惨败,换谁都有可能丧失战斗意志。刚猛强悍如项羽,在全军覆没后选择的道路,也是自暴自弃,“无颜见江东父老”,痛痛快快杀一场,然后痛痛快快死翘翘完事。
 
但刘邦就是刘邦,打不倒,压不垮,迅速反思,重新发奋。还在自彭城逃跑的路上,他就开始运筹下一步棋,从而很快就把一个结束,变成了一个开始。
 
他在逃向下邑的吕泽军路上,突然下马踞鞍问张良:“函谷关以东的土地,老子都可捐而弃之,谁能跟我打败项羽,同享天下?”
 
张良回答了确定历史走向的著名对策:“九江王英布,是楚国枭将,和项羽有隙;彭越一直跟项羽不对付。这两个人可急用。汉王手下的大将,独韩信可托付重任,独当一面。您要捐地,就捐给这三个人,楚可破也。”
 
自从秦末以来,群雄纷起,豪杰并立,拥兵割地的数不胜数,可张良独具慧眼,认定只有韩信、彭越、英布才能合计天下大事,要破项羽,非此三人不可。
 
这个建议其实包含了极重要的战略意图。
 
刘邦打了彭城,项羽吃了这么大一次亏,首要打击目标必定是转向刘邦。英布称王九江,策反了他,就在项羽的南方开辟了第二战场;彭越游荡黄河和梁地,支持了他,足以切断了项羽向西进攻的补给线,开辟了敌后战场;重用韩信,所谓独当一面,就是让他全权负责某个侧翼的进攻,给项羽痛击。
 
张良以自己超卓战略眼光做出的这一战略策划,随即成为了此后刘邦集团在整个楚汉战争过程中的指导方针,这种众多战场各自开花又彼此配合,用全局战略击垮项羽的眼光,要比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对高明得多。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子房,名不虚传。
 
刘邦一是从善如流,二是决断极快,随即以充沛的行动力围绕这一方针进行部署。
 
高祖二年五月,刘邦才退回荥阳,立刻就按照张良的战略思想组织了一连串的行动。

首先就是策反九江王英布,和鼓动彭越袭扰梁地,把南方侧翼战场和敌后战场开辟起来。
 
其次就是组建大汉的骑兵军。这事儿简直太紧迫了,彭城惨败,很大原因就是项羽的骑兵突破威力无穷,而刘邦却恰恰缺乏强力的骑兵集团,所以一回荥阳,刘邦马上拜灌婴为中大夫,统率骑兵,并且重用了原先秦朝的骑士李必和洛甲做左右校尉,协助灌婴训练骑兵。

第三就是加强楚汉战场的正面防御力量。刘邦修筑甬道连接敖仓、荥阳和黄河,屯重兵于成皋、巩县、洛阳,凭借地形把这一带布置成层层叠叠的坚固防御,用以吸收预期中项羽怒涛一般的正面攻势。

第四是进一步巩固关中后方根据地。刘邦安排好了前线部署在六月就回了关中,册立太子,向天下宣告,我汉国有后。这也是告诉国民,大伙儿注意了,下一任的效忠对象已经有了。用这一招来增强国民的凝聚力。
 
不仅如此,刘邦调集重兵消灭了仍在废丘坚守苦撑的章邯,让关中彻底清静了。
 
这里又不得不提一句题外话。如果项羽不是执着于在齐地滥砍滥杀,早点儿纳齐降然后掉头挺进关中,章邯就不会死,不仅不会死,而且足可以跟项羽里应外合遥相呼应。真要打成了那样,刘邦跟别说关中三秦,就连汉中蜀地也保不住,恐怕直接被霸王轰到西双版纳去养大象了。

刘邦回到关中这么打了一个转儿同年八月又返回了荥阳。
 
他按照张良的建议,拜韩信为左丞相,委任他与曹参和灌婴率兵北上,逐一击破由于彭城失败而重新倒向项羽的魏、赵、代、燕、齐,把北方侧翼战场开辟起来。
 
张良的三条对策,被刘邦全盘采纳。
 
不仅如此,这儿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陈平。
 
如果说,张良策划战略,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谓之阳谋。那么屡出奇计,献不宣秘策的陈平,就是当之无愧的阴谋。
 
在采纳张良建议的同时,刘邦也采纳了陈平的计策,用重金大规模离间瓦解楚军的领导核心,建立一个间谍攻心的第五战场。
 
我不得不佩服刘邦,这个意志如钢铁一般坚韧的男人,仅在彭城惨败后的短短几个月里,就用一系列紧凑的行动逐渐完成了“依托关中,正面相持;南翼牵制,北翼进攻;敌后扰乱,间谍攻心”相结合的对楚全面战争部署。
 
这正是不滞于一处,纵观全局的最高战争艺术。
 
和汉王刘邦即将卷起的战争风暴相比,霸王的彭城大捷尽管辉煌灿烂,可仍不过是一簇小小的火花。自此的三年之内,在西起荥阳,东至大海,南起九江,北至燕代,几乎是无边无垠的广袤大地上,展开了中国军事史上壮丽空前的宏大战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