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美东
徐美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818
  • 关注人气:4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地046﹒成皋

(2020-03-01 16:27:40)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读文成皋】原文: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复求割地。(《资治通鉴》第2  公元前333)译文:大王(韩宣惠王)若是屈服于秦国,秦国必定索要宜阳、成皋;现在满足了他们,明年他们还会提出要割别的土地。

【简介成皋】成皋,古地名。在今河南郑州市荥阳西北汜水镇。春秋郑国虎牢,后改成皋。成皋之名,取于山岭高矗濒临黄河之义。成皋,战国属韩地,其地险要。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所提及的“成皋”,即此。楚汉相争,最关键一战就在成皋展开,史称项羽、刘邦“成皋之战”。

 

读古地046﹒成皋

西汉置成皋县,东汉改为成睪县,隋更名汜水县,唐复置成皋县,建国后成皋县与荥阳县合并建立荥阳县,原成皋县改为镇(因汜水河流经称汜水镇)。现在的汜水镇,为荥阳县级市所辖,面积582平方公里,下辖虎牢关等14个行政村,尚存古迹有:汤王庙、汉高祖登基台以及三国的三义庙、吕布城、袁绍墩、华雄岭、张飞寨、绊马索、点将台、饮马沟等。

【读后随笔】从成皋回溯虎牢

1)成皋。古地名,别称虎牢,今在郑州市荥阳汜水镇。成皋,是虎牢之后、汜水之前某一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主要活跃在战国时期。其一、成皋之名叫得很响亮。所谓成皋,是取山岭高矗濒临黄河之义。从汜水古“雄镇”看,此地东接七朝古都开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南邻嵩岳名刹少林寺,北依华夏之源黄河,中有汜河水蜿蜒流淌。足见,成皋是反响“黄河之滨,汜水之畔,文明之域”的名字。其二、成皋之地看得很重要。《战国策·韩策一》:“分地必取成皋。”《史记·韩世家》:“秦拔我成皋、荥阳。”可见,成皋是战国时期的风水宝地和战略要地。其三、成皋之城建得很气派。据汜水县志记载,成皋城址平面形状呈梯形,北宽南窄,面积约60万平方米。城墙依山就势,凸凹曲折,很不规则。西城墙其走向大体为西北—东南方向,南北长约700米,南城大体为东西走向,东西残长约600米。现存以西墙最为高大(俗称跑马岭),最高处10米以上,一般25米,一般宽20米左右,最宽处约40米。夯层明显,厚度在0.060.13米之间,夯窝圆形,底有圆、圜2种。西墙尤以北端临河处,号称“雄伟”的点将台。

2)虎牢。顾名思义是圈养老虎的地方。成皋的前身是虎牢,谈成皋不能不回溯虎牢。“虎牢”一名最早出现在西周。据《水经注·河水》记载,西周穆王姬满在圃田泽打猎,命随从掠林惊兽时,忽然看到有老虎在芦苇丛中游荡,“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矣。然则虎牢之名,自此始也。”。意思是,勇士高奔戎生擒猛虎献于周穆王,穆王很高兴,回国都洛阳的路上,路过周武王之弟虢仲的封地东虢国,下令将老虎在此地圈养起来,此地也就有了“虎牢”之称。自此之后,虎牢不仅是圈虎名地,而且成为战略要地,凡来争夺者无不以虎牢为城或守之或攻之。《春秋•襄公二年》(公元前571): “仲孙蔑会晋荀罃、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左传•隐公二年》:“请城虎牢以逼郑”;“遂城虎牢,郑人乃成”。

读古地046﹒成皋

3)虎牢设虎牢关。众所周知,在虎牢境内,尤为闻名的是设置了虎牢关。据考证,虎牢关故址就在成皋(虎牢)领地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号称“中州之枢”,名列我国八关之首。古时唯有西南一深壑幽谷通往洛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成为九朝古都的门户。虎牢关因战乱多次被毁,故址现存石碑一通,上书“虎牢关”三个大字,雍正九年(公元1731)勒石。虎牢关以现存石碑,诉说着这里曾是兵家争夺之地。春秋时郑败燕师与此,楚汉争霸长期在此交战,三国时三英战吕布,秦(李世民)擒夏(窦建德)王,岳()败金(兀术),林(凤祥)胜清(咸丰)军,鏖战纷繁。虎牢关也以今天的旅游景区而名扬于海内外,在景区内有汤王庙、汉高祖登基台以及三国的三义庙、吕布城、袁绍墩、华雄岭、张飞寨、绊马索、点将台、饮马沟,还有宋代的竹芦渡、岳阵图等。

4)虎牢关·成皋关·汜水关。昔日的虎牢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朝代的更替,屡有变化。自秦代起,开始在“虎牢”设立关口:秦代名之为虎牢关,东汉建武元年置成皋关,东汉灵帝中平元年设旋门关,魏、晋为黄马关,隋设金堤关;东晋太宁三年为武牢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真宗以虎牢关为“玉关之枢会”、“鼎邑之要冲”,诏改为行庆关;明洪武四年改虎牢关为古崤关;清代时因古崤关在汜水之西,被称为汜水关。以上众多关隘名字的更迭,虽然让人目不暇接,但最为引人关注的仍是:虎牢关—成皋关—汜水关。这里边关文化底蕴厚重,历代文人墨客相继来此,留下了许多以“三关”为题的不朽名篇。宋·司马光《虎牢关》诗写道:“天险限西东,难名造化功。路邀三晋会,势压两河雄。除雪沽枯草,警飙卷断蓬。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唐·杜甫《遣兴三首·其三(成皋关)》诗写道:“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宋·王安石《书汜水关寺壁》诗写道:“汜水鸿沟楚汉间,跳兵走马百重山。如何咫尺商于地,便有园公绮季闲。”(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