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读文黔中】原文: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资治通鉴》第2卷 公元前362年)译文:楚国自汉中向南占有巴郡、黔中等地。
【简介黔中】黔中,古地区名,位于今贵州中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云贵高原的喀斯特(石灰岩)丘陵地貌。“黔”是贵州的简称。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占领“巴、黔中”这个地区,并在此设置黔中郡;秦王朝时将黔中郡和巫郡合并成新的黔中郡;唐王朝时,在此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黔”字如此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这就是贵州简称“黔”的由来。古黔中,其地区范围虽不完全固定,但包有贵州大部。今黔中,其地区范围,通常指的是东自黔南州北部,西至安顺市北部,南至安顺市南部,北至遵义市南部。
安顺市是黔中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现在的贵州安顺市下辖2区4县,面积是9267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黄果树大瀑布、安顺龙宫、紫云格凸河、红崖古迹等。
【读后随笔】黔中奇迹:红崖天书
在贵州安顺市以西50公里的黄果树红崖山(古称晒甲山)上,有一处神秘景观,那就是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的红崖天书。所谓红崖天书,就是在红崖山山体上有一组奇怪的字符,虽然只有20多个,但认不出、看不懂,人称“天书”。天书字符似篆非篆,若隶非隶,非镌非刻,横不成列,竖不成行,大的米以上见方,小的几厘米长短。粗看杂乱无章,细瞧错落有致,并透出一种古朴苍劲的韵味,是旅游观光者的好去处。当地人无不自豪地说:这是我们黔中瑰宝,应该好好珍惜和保护。
黔中天书以绝壁之红,一展磅礴气势。大凡到过“红崖天书”这个地方的人,总会被那块红色绝壁所吸引、所震撼。这块巨大的红色绝壁,壁长100米,高30多米,在山峦的一片绿色中,格外耀眼夺目,好似镶嵌在碧绿地毯中的红宝石。应该说,这块红宝石就是“红崖”加“天书”。这里,红崖是载体,天书是主体,正是载体与主体的有机结合,才形成了恢弘磅礴的“红崖天书”。据记载,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明朝黔籍诗人邵元善在游历贵州安顺晒甲山(今红崖山)时,看过孔明塘、孟获屯、诸葛营之后,偶然间发现一些描绘在红色绝壁上的图案,顿时又惊又喜,随即以诗的形式记载下来:“红崖削立一千丈,刻画盘旋非一状。参差时作钟鼎形,腾掷或成走飞象。诸葛曾为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即看壁上纷奇诡,图谱浑领尚且盟。”邵元善是最早发现“红崖天书”的人,他的诗文既描述了“红崖天书”的恢弘磅礴之气,又将天书中的图案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南征图谱紧紧联在一起,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此后,不断有学者、游人到此考察和观赏,于是“红崖天书”便名扬天下。
黔中天书以字符之怪,广纳各种猜测。黔中红崖天书自1546年发现后,历代学者先贤孜孜不倦地去探索符号的含义、破解符号的秘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对它的解读依然只是一种猜测。应该说,“天书”是不会拒绝猜测的,相反最适宜将种种猜测收入囊中。到目前为止,这种猜文不计其数,而大多已融入“天书”之中。猜一是殷商时高宗伐鬼方纪功刻的“纪功碑”,猜二是大禹治水时治水成功的“纪功碑”,猜三是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所作的图谱,猜四是蜀汉时牂牁爨族首领用古爨文书写的“纪功碑”,猜五是明朝吴三桂留下的藏宝图,猜六是自然形成的杰作,猜七是外星人到访后留下的文字,猜八是明代朱允炆(建文帝)留下的“伐燕诏檄”,等等。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赵超说:“对于红崖天书,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由于红崖天书没有详细的古文字资料,年代又比较久远,所以现在研究只能处于猜测阶段。天书嘛,哪一种说法都能说。”
黔中天书以神奇之美,自成独特文化。从本质上讲,黔中红崖天书之美在于神奇。专家认为,这种神奇完全不亚于古埃及金字塔、秘鲁纳期卡地画、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世界景观。其实,黔中天书的神奇之美,早已形成独特的文化。几百年来,围绕对红崖天书的考察、探究和破译,有自己的故事、传说、楹联、歌谣、评说、考古、诗词等,更加增添了天书固有的神奇色彩。清朝道光年间,安顺进士杨茂材情有独钟地写下了《红崖诸葛碑》诗:“晒甲晴霞共石壁,上有凤鸾飘泊迹,州忱淋漓血凝碧。梯云耕拭重摩挲,骇疑篆隶惊蚪蝌,风雨不衰神灵呵。”还有诗人黄培杰《遥观红崖天书》:“八里桥东山岌岌,跨汉摩霄悬登级。上有红崖诸葛碑,恍若赤城天际立。”此诗写出了天书所在红崖“恍若赤城”耸立云天的壮观景色。在红崖天书附近的黄果树瀑布“观瀑台”立柱上,有这样一副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崖似火,未得薪助焰长存。”此联以“白水”对“红崖”,十分恰当地概括了黔中两大名胜,并主张探求更佳景观:“飞瀑”与“天书”相映交辉,自然与人文相融成趣。现代学者、专家也在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力求用高科技手段破解古谜,给天书神秘音符带来新的诠释,从而进一步挖掘神奇之美的潜能,将黔中“红崖天书”打造成超值景点。(谢谢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