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地016﹒羊肠

(2019-06-23 11:22:20)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读文羊肠】原文: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资治通鉴》第1卷 公元前387)译文:伊阙山在它的南面,羊肠坂在它的北面。

【简介羊肠】羊肠,即羊肠坂,古坂道名。因其在山间崎岖缠绕、曲曲弯弯、形似羊肠,故名。羊肠坂南起今河南焦作沁阳市常平村,北抵山今西晋城市泽州县碗城村,全长约4公里。这里是太行陉的最险要路段,辖古京洛要道之咽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春秋时为赵国重要的通道;战国时,魏将吴起所说的“羊肠在其北”指的是此地。

 

读古地016﹒羊肠

羊肠坂周边的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刀光剑影犹在眼前。主要有古代坂道1500多米,哨卡、城寨、题刻等10多处,现存建筑遗址有天井关、孔子庙、星轺驿、横望隘、碗子城、盘石长城、将军岩、磨盘岩、孟良寨、焦赞城等十余处。

【读后随笔】羊肠坂:千古咽喉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羊肠坂,在豫西北与晋东南接壤的南太行山中,其地理位置东经112°54′,北纬35°10′。南口怀州(今河南焦作市),北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从沁阳西万、山王庄呈人字形入山,到常平汇交呈之字形北上,古称“羊肠坂八百盘”。羊肠坂是昔日晋、冀、豫三地穿越太行山的八陉之一,也就是古代“北达京师,南控伊洛”的不二通道。它盘旋在海拔200940米之间,长4公里,东越幽谷是天池岭,西跨龙门河是班鸠岭,向南一览众山脚下小,向北高山屏翠一线天,有“千古咽喉之地”的誉称。

读古地016﹒羊肠

羊肠坂是古兵家必争之地。它南起沁阳,北至山西泽州,自古以来都是河南进入山西的重要军事通道,历史上无数次著名的战役在这条古道上发生。早在历史传说时期,西伯侯姬昌过羊肠坂下太行,征伐商之鄂国(今河南沁阳市于邰村)。春秋时,齐为荀寅伐晋,以国夏率师,先取孟而后攀羊肠,取壶口。战国时,秦将白起率军克羊肠攻赵,坑杀赵国降卒45万。东汉末,曹操屯兵野王,发兵羊肠坂道,攻打碗城守将高干。西晋时,汉刘渊遣刘聪等据守太行羊肠坂道。隋初,隋文帝派遣其兵将走羊肠坂,出太行南下河内,平定汉王陈友谅谋反。唐末,唐将李克用派李嗣昭,以步骑三万走羊肠坂出太行,攻拔怀州。南宋时,元军攻陷天井关,为大举南出太行,重修羊肠坂道。明朝时,兵部侍郎于许巡抚河南、山西,多次往返古羊肠坂作战。清同治年间,西捻军自山西破羊肠入河南,砍怀庆竹制器,沿太行南麓进入直隶。

羊肠坂是古茶马必经之地。羊肠坂是著名的“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位于北上入晋的必经之地。古时,它不仅是“兵要首地”,而且是“商旅通衢”,属于中原通往山西晋城的“茶马古道”。据载,太行陉山路盘绕似羊肠,关隘林立若星辰,故称这是难走而必走的羊肠坂。当年,茶商们翻过崇山峻岭,在驿站短暂停留后,再经羊肠坂前行,一路弥漫着晋商的气息。在汉代,两河环抱的洛阳地区桑蚕业十分发达,丝绸之路开始形成。草原丝绸之路也是从汉代开始的,后兴盛于隋唐。这条丝路从洛阳出发,往东北过黄河至怀州(今河南沁阳),沿太行道东线丹河峡谷北上,沿白水河谷,越太行山脊,经羊肠坂至泽州,再经高平、潞州,过团柏谷至太原,最后经雁门郡(今山西右玉)到达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与沙漠丝绸之路衔接。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洛阳至云中郡的“丝绸之路”,羊肠坂就是此丝路上的咽喉之地。

羊肠坂是古诗人到此必吟之地。三国时期的曹操,是军事家又是大诗家。他北越太行山攻打高干,走完太行陉后,写下著名的《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发出了“行路难”的感慨。唐代诗仙李白路经羊肠坂留下《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表露了“行路苦”的心境。 金末著名诗人元好问挥笔《羊肠坂》:“衣上风沙叹憔悴,梦中灯火忆团。凭谁为报东州信?今在羊肠百八盘。”抒发了“苦而乐”的感受。在三位诗人的笔下,羊肠坂虽然山之险峻,路之颠簸,风之狂作,但都怀有深深的敬畏。不难看出,诗人敬畏羊肠坂,是作诗的本意所在。难怪,王维、白居易、李商隐、刘长卿、司马光等文人墨客对羊肠坂颇有兴趣,写下不少诗文,给这一地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