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地008﹒棠溪

(2019-03-31 12:16:45)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读文棠溪】原文: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资治通鉴》第1) 译文:棠溪那个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

【简介棠溪】棠溪,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驻马店西平县境。古棠溪,因楚昭王封贵戚夫概为棠溪氏而故名;也有人说,因为此地有棠溪亭而得名。西平古棠溪,春秋时属楚,战国时归韩。在战国时期,棠溪已成为冶铁胜地,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制造戈矛剑戟等军用武器,其中以铸剑最为著名,称雄七国的宝剑出自这里。

 

读古地008﹒棠溪

据范文澜《中国通史》记载:“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棠溪拥有2700多年的悠久厚重历史,开创了我国的冶铁文明,辉煌了中华宝剑文化。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赞誉说:“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据考证,古棠溪冶铁铸剑遗址,就在现在的驻马店市西平县城西出山镇。

读古地008﹒棠溪

【读后随笔】棠溪:战国时期冶铁铸剑胜地

古棠溪,在今西平县城西90余里处,是洪河支流,今属西平县出山镇。它是我国冶铁铸剑文化的发祥地,拥有2700多年的厚重历史,曾一度辉煌了1700多年。尤其是战国时期,这里极似一个“军事工业基地”,著名的棠溪、龙泉、干将、莫邪等名剑均在此铸造。时至今日仍可拾睹大量的冶铁兵器、设施和天然的冶铁遗迹,蕴涵着神秘而深厚的棠溪冶铁铸剑文化,享赏到剑之源、炉之源和水之源带来的无穷乐趣。

棠溪宝剑,堪称“天下第一剑”。《史记》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棠溪宝剑,名冠中国九大名剑之首,其主要特点是:内涵丰厚,通过剑条、剑鞘、饰件、剑架和剑盒上的所有部位不同的画面,表现了中华民族龙的精神、龙的气概、龙的神韵,创造中华冶铁、铸剑文明的棠溪文化;材质优良,剑条材料为优质高碳钢,剑盒、剑架的材料为贵稀有的红木,紧固饰件全部为铜锡相融的青铜精密铸造,剑把上镶嵌的宝石系纯天然绿松石等;工艺精湛,剑条剑鞘上的各个画面精细、逼真,有尊贵、好运之灵感,其刀法严谨、娴熟,有大气、古朴之美感。现代专家鉴定,棠溪宝剑集“强、韧、硬、弹”为一身,硬可斩钉截铁,韧可弯曲90120度,不断裂、变形,光鉴寒霜,灵气逼人,并以“中华第一剑”称号,永久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棠溪战国冶铁炉,被誉“天下第一炉”。战国冶铁炉,坐落在棠溪河岸边。此地,是东周时期的重要冶铁遗址。遗址呈现原生态性,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文化层厚1.5米,保存炉壁、矿渣、矿石碎坯和板瓦、筒瓦、陶片等。1987年就是在此地发掘出土的战国时期冶铁炉,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冶铁炉。据资料介绍,遗址内的这座冶铁炉呈椭圆形,东北部残高2.17米,炉口宽2.14米,底宽1.6米,上半部是炉缸,主要用于冶炼,下半部是井桶装,主要是鼓风。炉壁主要由粘土、大小石英粒、河沙加碳粉构成,是较好的耐火材料。炉壁上的坑坑凹凹的小坑,主要是炉壁烧熔后,添加木炭留下的痕迹。该炉出土后,立即引起国内著名专家的高度重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它对追溯我国的冶金工业史的渊源及冶金科技史、军工技术史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棠溪龙泉水,可以说是“天下铸剑第一水”。该龙泉位于县城西南,原称棠溪龙渊,因唐时讳“渊”,改名龙泉。据说,楚王邀越欧冶子来楚铸剑,铸剑大师欧冶子用龙泉水淬火,剑特利,能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专家认为,龙泉水是棠溪宝剑铸造过程中一个独特元素,此水含多种微量元素,而且含量要比一般水质要高,因而用龙泉水淬刀剑特别坚利。有记载说:“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棠溪龙泉水汇聚为溪,宛如银蛇曲行15里,绕冶炉城半周向北流入洪河,至今犹存,其泉水清澈,是古代铸剑最早最好之水。(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