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军事31.从广固之战谈威加于敌

(2018-12-23 15:55:02)
标签:

军事

笔记

《资治通鉴》

战时:公元356年;战址: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战况:前燕慕容恪以强势降服东晋段龛。战法谈:威加于敌

读文摘记

原文:燕大司马恪围段龛于广固,诸将请急攻之,恪曰:“用兵之势,有宜缓者,有宜急者,不可不察。若彼我势敌,外有强援,恐有复背之患,则攻之不可不急。若我强彼弱,无援于外,力足制之者,当羁縻守之,以待其毙;兵法十围五攻,正谓此也。龛兵尚众,未有离心。济南之战,非不锐也,但龛用之无术,以取败耳。今凭坚城,上下戮力,我尽锐攻之,计数日可拔,然杀吾士卒必多矣。自有事中原,兵不暂息,吾每念之,夜而忘寐,奈何轻用其死乎!要在取之,不必求功之速也!”诸将皆曰:“非所及也。”军中闻之,人人感悦。于是为高墙深堑以守之。齐人争运粮以馈燕军。十一月,丙子,龛面缚出降,并执朱秃送蓟。恪抚安新民,悉定齐地。(《资治通鉴》第100卷)

读古军事31.从广固之战谈威加于敌

译文:晋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十月,前燕大司马慕容恪在广固包围了段龛,众将领请求马上攻打,慕容恪说:“用兵的方法,有应该缓慢的时候,也有应该急速的时候,不能不审察。如果敌我力量相当,而敌人在外面有强大的援军,这时恐怕有腹背受敌的危险,那么打不能不急。如果我强敌弱,敌人在外面又无援军,我们的力量足够制服他的时候,就应该牵制并守住他,等待敌人坐以自毙。兵法中的十围五攻,正是说的这个方法。段龛兵力尚多,还没有出现离心倾向。济南之战时段龛的军队不是不精锐,只是因为他用兵无术,所以才自取失败。如今他凭借险阻坚守城池,上下齐心合力,我用全部精锐部队去攻打他,估计几天可以攻打下来,然而我们士兵的伤亡也一定很大。自从中原发生战争以来,士兵们连短暂的休整也没有。每想到此,我便夜不能寐,怎么能轻易使用让士兵送死的战术呢!重要的在于把城池攻下来,不必要求迅速成功!”各位将领都说:“这些不是我们所能想到的。”军中士兵听说后,人人心悦诚服。因此他们筑高墙挖深壕,用来坚守包围,齐地的人争先恐后运来粮食送给前燕的军队。十一月,丙子(十四日),段龛将手反绑于身后出城投降,他和朱秃一起被送往蓟城。慕容恪抚安新近归附的民众,全部平定齐地。

读后随笔

[史海拾战例 十六国时期,前燕大司马慕容恪率军围攻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的作战,史称广固之战。东晋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十月,慕容恪率军进攻广固城,时任东晋镇北将军段龛率众坚守该城。当燕军以优势兵力包围广固段兵后,诸将皆主张急攻速胜,但慕容恪则主张缓攻稳取。慕容恪认为,虽然我强敌弱,广固已成为无援孤城,采用强攻方法,估计几天工夫就可以拿下来,但如此强攻,会造成城毁人亡的后果,己方也会有很大的损失。他深情地说:“自从中原发生战争以来,我们的士兵连短暂的休整也没有,每想到此,我便夜不能寐,今天怎么能忍心让士兵轻易去送死呢!”于是,上下同心构筑工事,以强势兵威围而不攻。在燕军的包围和震慑下,广固城内的段兵情绪沮丧,人心惶惶,失去战斗力,段龛只得绑身而降,从而和平地收复了广固城。随后,全部平定了段龛所占领的地盘。

读古军事31.从广固之战谈威加于敌

[战例析兵法 看了这个战例,对慕容恪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慕容恪是十六国时期前燕著名的兵家,他戎马一生,从战役层面上说,几乎没有败绩,称得上是百战百胜者。有着如此骄人的战绩,身为攻必取、战必胜的前燕军神,却不像一个杀伐果断的铁血军人,而更像是一个难得一见的以慈掌兵的儒家。在广固之战中,他的军力占绝对优势,可以快速消灭对手,但也从珍惜生命出发,不随便动用武力攻城,而是借用强大威力逼敌就范,让敌不攻自破。这在兵法上叫做“威加于敌”。《孙子兵法·九地篇》云:“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在孙子看来,强大的军队应该相信自己的力量,对敌方施加威力,不流血也可以拔取它的城邑,摧毁它的国家。“威加于敌”,就是用军事威力震慑于敌方。此兵法,仍属心理战范畴的一种谋略。慕容恪正是运用此谋略,以军事威力指压对手,使段龛精神完全崩溃,不得不“面缚出降”,从而彰显出不战屈人之兵的效果。

[兵法谈今用 现代战争中,也有个“威加于敌”的问题。几场高科技局部战争,通常都是以绝对优势包围、封锁战场,迫使对手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俯首听命。比如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把最新式、最昂贵、最有威力的武器运到波斯湾,其中包括F117隐形战斗机,F117“潜隐式”轰炸机,A10反坦克飞机和FB111强击机,B52战略轰炸机,“阿帕奇”式反坦克直升机和用于攻击指挥中心和控制中心较有威力的“百舌鸟”式导弹等。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显示武器装备的实力,以“威加于敌”来产生震慑作用。对于我们来说,“威加于敌”亦有借鉴、运用价值。在信息化条件下,最要紧的是,大力加强武器装备尤其是“杀手锏”装备的建设,提高军队的战备威慑能力、远程投送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太空对抗能力和远海防卫能力。一旦战争打起来,应特别注意几点:一要保持气势。古云:“胜在得威,败在失气。”军事实力是威压对方的前提和基础,但有实力没有气势,或者是这种气势不能持久,所产生的威力就会逐渐减退,乃至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威加于敌”重在保持施威的气势。二要分化敌人。智战与力战同理,要抓住要害与重心,从中突破一点而分化瓦解敌人。敌方内部分化了,威加于敌的效果就越好。三要争取民心。“威加于敌”不可伤及百姓,相反要更加注意保护民众的利益,并以此来赢得民心。把民心争取过来了,敌人就更加孤立,“威加于敌”就有根本保证。(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