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267.由乌巢之战想到里根斯堡空战

(2018-05-06 06:38:11)
标签:

军事

笔记

《资治通鉴》

【军事篇之八十五】古战战时:公元200年;战址:乌巢(今河南延津县境内);战况:曹操火烧袁绍获胜。今战:公元1943年,美空袭德军成功。战法谈:火烧兵粮屯与空袭兵工厂

读文摘记

原文: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袁氏辎重万余乘,在故市、鸟巢,屯军无严备,若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操大喜,乃留曹洪、荀攸守营,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会明。琼等望见操兵少,出陈门外,操急击之,琼退保营,操遂攻之。(《资治通鉴》第63卷)

 

读古事267.由乌巢之战想到里根斯堡空战

译文: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许攸说:您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草已尽,这是危急的关头。袁绍有一万多辆辎重车,在故市、乌巢,守军戒备不严密,如果派轻装部队袭击,出其不意而来,焚毁他们的粮草与军用物资,不出三天,袁绍大军就会自行溃散。曹操大喜,于是留下曹洪、荀攸防守大营,亲自率领五千名步骑兵出击。军队一律用袁军的旗号,兵士嘴里衔着小木棍,把马嘴绑上,以防发出声音,夜里从小道出营,每人抱一捆柴草。经过的路上遇到有人盘问,就回答说:袁公恐怕曹操袭击后方辎重,派兵去加强守备。听的人信以为真,全都毫无戒备。到达乌巢后,围住袁军辎重,四面放火,袁军营中大乱。正在这时,天已渐亮,淳于琼等看到曹军兵少,就在营外摆开阵势,曹操进军猛击,淳于琼等抵挡不住,退守营寨,于是曹军开始进攻。

读后随笔

[拾古战]乌巢之战

公元200年,曹操在乌巢(今河南延津县境内)展开了火烧袁绍“兵粮屯”的作战,也称曹操“火烧乌巢”。东汉末年,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于公元199年亲领十万大军逼近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当时,曹操所占地盘不大,兵少粮缺,只能以劣势在官渡相守。次年(公元200年)春,曹操的谋士许攸献计说:“袁氏辎重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若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曹操听后大喜,留下曹洪、荀攸守营,自己亲领精兵,先后两度偷袭袁军后方,全部焚毁其乌巢兵粮车和粮屯。此后,袁绍所部由于失去了粮草,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览今战]里根斯堡空战

读古事267.由乌巢之战想到里根斯堡空战

二战期间,美空军对德国里根斯堡的兵工厂实施了空袭作战,史称“里根斯堡空战”。当年的里根斯堡有梅塞斯米特飞机制造厂和德国最大的施魏因富特轴承厂,是支撑德军作战的重要保障力量。为从根本上削弱德军作战能力,美率英空军于19438月至10月对其进行两次集中空袭。817日,从英国起飞146B17型轰炸机,轰炸里根斯堡,摧毁了飞机制造厂的建筑物;还轰炸施魏因富特,有80枚炸弹直接命中轴承厂。1014日,美空军又出动291B17B24型轰炸机,对上述地区进行空袭,使德国军工业受到了严重破坏,为后来彻底打败希特勒侵略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今战法谈]火烧兵粮屯与空袭兵工厂

读古事267.由乌巢之战想到里根斯堡空战

古代乌巢之战,就是曹操火烧袁绍军粮的作战。其战法不是直接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而“火烧兵粮屯”,即以毁粮来断敌之根基,谋略上属于“釜底抽薪”。“釜底抽薪”见诸于《三十六计》“混战计”。其按语说:沸者,火之力也;薪者,火之魄也。水沸是火的力量,火旺是薪的作用。本意是扬汤止沸而沸不止,惟有抽薪去火才能解决根本问题。简言之,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军语之,切断敌人的供给来源,破坏敌人所依靠的有利条件,从而一举胜之。曹操乌巢之战,就是这一计谋的范例。《三十六计》中解析说:古今战争中,粮草为部队生存之根本,为部队战斗力的本源,因此,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曹操与袁绍征战,正面交锋,曹操永远也无法击败袁绍,但曹操很聪明,烧了袁军的粮屯,断了袁军之根本与能源,因而大败了袁军。乌巢之战实则高明的“釜底抽薪”之战。

里根斯堡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反法西斯战略反攻阶段的关键战役,是美英等军与德军的一次空中作战。在这次空战中,美军没有直接打击德军的有生力量,而是“空袭兵工厂”,使德军飞机制造厂化为灰烬,德军轴承厂彻底被摧毁,还有许多重要军事设施也被摧垮,德军发动的战争和垂死的反抗开始失去动力,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希特勒和他的高级指挥官们,很长时间不得不躲在修筑得十分坚固的防空地下室叹息度日。可见,这次空战以毁厂来断绝德军的武器装备来源,是对德军致命的打击,从谋略而言也属“釜底抽薪”。

古今的地、空战,一个是“火烧兵粮屯”,一个是“空袭兵工厂”,都产生了“釜底抽薪”的效果。这两场战争,确实打得很有智慧。把人家的粮草断了,将对手的军工厂毁了,其影响之深就在“釜底抽薪”。其实,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高技术战争中,仍然频用这种“釜底抽薪”。不过此时的“釜底抽薪”,不只是局限于“焚粮”、“毁厂”,而是以高精度武器摧毁对方最重要的经济、能源和交通等基础性设施,使对方完全丧失抵抗能力。据报道,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发电设施就成为多国联军空袭的12个目标群之一,其大中型水力、火力发电厂(站)全部遭到轰炸,一半以上被摧毁,严重影响了经济运转和对战争的支持。历史事实表明,有战争存在,“釜底抽薪”就不会消失。未来战争,特别是空袭与反空袭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釜底抽薪”也是值得做好做足的一门功课。(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