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255.张皋隐居有忠告

(2018-02-01 12:02:16)
标签:

人物

笔记

《资治通鉴》

【合众篇074】张皋(生卒年不详),唐代隐士。不知籍贯、身世、职业。据说,他曾上疏过唐穆宗李恒,穆宗派人去寻找,不见踪影。

读文摘记

原文:初,柳泌等既诛,方士稍复因左右以进,上饵其金石之药。有处士张皋者上疏,以为:神虑澹则血气和,嗜欲胜则疾作。药以攻疾,无疾不可饵也。昔孙思邈有言:‘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藏气不平,借使有疾用药,犹须重慎。’庶人尚尔,况于天子!先帝信方士妄言,饵药致疾,此陛下所详知也,岂得复循其覆辙乎!今朝野之人纷纭窃议,但畏忤旨,莫敢进言。臣生长蓬艾,麋鹿与游,无所邀求,但粗知忠义,欲裨万一耳!上甚善其言,使求之,不获。(《资治通鉴》第243卷)

 

读古人255.张皋隐居有忠告
古诗词中的隐士图

译文: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当初,柳泌等人被杀后,方士又逐渐通过穆宗的左右侍从进入宫中,穆宗服用方士所炼制的金石药物。有一个隐居未仕名叫张皋的人上书朝廷,认为:“凡是精神澹泊的人就血气相和,身体康健;而欲望强烈的人则容易疾病发作。药是用来治病的东西,没有病就不要轻易吃。过去,孙思邈曾说:‘药对人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是有所偏重的,它会导致人的五脏元气不平,所以,即使有病吃药,也要非常慎重。’对于一般百姓尚且如此,何况天子呢!先帝听信方士的胡言乱语,服用金丹导致疾病发作,陛下是十分清楚的,岂可再蹈覆辙!现在,朝廷内外纷纷私下议论这件事,但都恐怕违背陛下的旨意,不敢上书直言。我是生长在草莽中的隐居人士,整天和麋鹿相处一起,无所追求,但也大略懂得一些忠义的道理,所以上书朝廷,请以防患于万一。”穆宗十分赞赏张皋的这一番话,派人去访求张皋,结果,没有找到。

读古人255.张皋隐居有忠告

读后随笔

此人,叫张皋,是唐代不愿出仕为官的“处士”。他无碑无传无祠堂,只有一纸奏疏留在史册。尽管对这位“生长蓬艾、麋鹿与游”的隐士无法考究,但可以肯定地说他绝非平庸之辈。你看,他的这纸奏疏就很不一般。全篇虽然字数不多,但有理有据,有板有眼,针对性极强。不仅引用了医家名言,还以当时刚过世的宪宗为例,劝谏穆宗珍爱自身,不要重蹈覆辙。最后,还动容地表态,并非以此来邀宠,而是以忠义之名,尽人道之责。唐穆宗看后赞叹不已,派人找寻拜访,可惜消失得无影无踪。

张皋在奏疏中的基本观点是,“药以攻疾,无疾不可饵也”。其意是,药是用来治病的东西,没有病就不要轻易吃。用药问题,是个人命关天的大问题。张皋之言,很有道理,且生活就是如此。“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卖的”、“药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炒食的”,等等。炒药之风很可怕,将治病之药,炒成长生不老的仙丹,当成食品来用,过了偏了,有害无益。而另有一些人鬼迷心窍,甘愿接受这种炒作。古帝王中,喜食不老药的皇帝很多,特别是秦始皇,秦始皇作了皇帝,不但想把帝位世世代代传下去,自己也想“万岁、万万岁”,到处求神仙及长生不老药。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堂堂大唐王朝的帝王们对仙丹的特别嗜好,其中多位皇帝,如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都因为服用所谓的仙丹把命给丢了。服食丹药竟然接连中毒,导致死亡,其因成谜。实际上,多是“信方士妄言,饵药致疾”。

张皋的“药以攻疾,无疾不可饵也”,也是健康忠告。人体健康有多种因素,遗传、环境、医疗、生活方式等。张皋则针对当时炒药猖獗现象,发出转变心态、慎重用药的疾呼。他说:“凡是精神澹泊的人就血气相和,身体康健;而欲望强烈的人则容易疾病发作”。在他看来,清静寡欲有利于身心健康,追名逐利则容易引发疾病。他引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名言说:“药对人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是有所偏重的,它会导致人的五脏元气不平,所以,即使有病吃药,也要非常慎重。”在他看来,有病不能不吃药,但吃药一定要慎重。张皋的这些看法,即便用现代医学原理审视,也是在行在理的。同一切事物一样,药物也有两重性,对症而用成良药;无疾滥用乃大害。“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服用后都会产生副作用,即使是有病,也不可随便吃药,只能按医服用。由此而言之,古代隐士张皋的忠告,值得肯定,令人敬佩。(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