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250.白居易亦官亦诗

(2017-12-20 12:35:23)
标签:

人物

笔记

《资治通鉴》

【合众篇070】白居易(公元772846),唐代大诗人,宪宗时翰林学士。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年初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有很大的成就和影响,著有《白氏长庆集》。

读文摘记

原文:尉、集贤校理白居易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见而悦之,召入翰林为学士。(《资治通鉴》第237卷)

读古人250.白居易亦官亦诗

译文: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盩厔县尉、集贤校理白居易写作乐府与诗歌一百多篇,婉言规谏时事,流传到宫廷之中。唐宪宗看了白居易的乐府与诗歌后,很是喜爱,便传召白居易进入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

读古人250.白居易亦官亦诗

读后随笔

以上记载,虽寥寥数语,却引人眼球。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早年就是个“幸运儿”,有诗运又有官运,诗运带来了官运。你看,他原本只是个县尉、集贤校理,由于他所作的诗博得了皇帝的赏识,官运不期而至,“召入翰林为学士”。他进京做翰林学士,是个不小的官,也是当年白居易梦寐以求的官。官与诗,本无必然联系,可由于白居易的运气使二者偶合。官由诗得,诗从官出,不是人人能够做到的,白居易则是例外,他坚定走上亦官亦诗之路,终成一代穿官服的伟大诗家。后世称赞白居易“亲民高官,百姓诗人”。

白居易做官,是封建社会里难得的贤官良吏。他32岁以校书郎身份进入官场,70岁罢太子少傅、停俸,四十年的宦海生涯,无论在中央做近臣,还是在地方为长官,他始终坚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而不改初心。在京城,他任过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不畏权贵,直言上书论事。在地方,他先后任过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忠州(今重庆)刺史、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每到一地都留下了政绩,深得百姓的拥戴。忠州的东坡花树,杭州的钱塘湖堤,苏州的七里山塘,等等,就是他兼济天下的见证。特别令人动容的是在他七十三岁高龄、行将走完人生旅途的时候,不惜动用自己的家产开凿伊河龙门段的八节石滩,事成后以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作留念。如此善举,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并不多见。

白居易写诗,是我国古代中难得的妙笔神工。他坚守“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念而笔耕不辍,官做到哪里,诗写到哪里。在他看来,做官不会一帆风顺,写诗不可患得患失。他步入官场后,给后世留下了将近3000首瑰丽诗篇,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主要作品有《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谕诗,揭露社会病态,反映百姓疾苦;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叙事诗,有着曲折而细致的情节描写,完整而鲜明的形象塑造,不愧为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亦官亦诗,深得后世好评。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白公去世后,史书赞曰:白居易为官时,“忠国事,劳民事,劝农生产、鼓励农桑,身先躬行、省事宽刑、怜老爱子,开山修路、植树种花、与民同苦乐”。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在我国历史上被时任皇帝称为“诗仙”的,惟有白居易一人。(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