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240.宇文恺建造神工

(2017-10-18 06:38:19)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宇文恺(公元555612),隋朔方夏州(今陕西)人,字安乐。多技艺,有巧思。隋文帝时,任营新都副监,曾征发民工,开凿广通渠,决渭水达黄河,以通漕运。隋炀帝建东都时,任营东都副监,转升将作大匠,拜工部尚书。他所规划的东都建筑,穷奢极侈。炀帝北巡时,他又设计、建造了不少东西,深得炀帝赞赏。

读文摘记

原文:八月,壬午,车驾发榆林,历云中,溯金河。时天下承平,百物丰实,甲土五十馀万,马十万匹,旌旗辎重,千里不绝。令宇文恺等造观风行殿,上容侍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倏忽推移。又作行城,周二千步,以板为干,衣之以布,饰以丹青,楼橹悉备。胡人惊以为神,每望御营,十里之外,屈膝稽颡,无敢乘马。(《资治通鉴》第180卷)

 

读古人240.宇文恺建造神工
宇文恺雕像

译文: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八月,壬午(初六),炀帝的车驾从榆林出发,经过云中,溯金河上行。那时天下太平,各种物资都很丰盛。身穿铠甲的士兵有五十多万,马十万匹。旌旗辎重,连绵千里。炀帝命令宇文恺等人制造出去观察民风时用的活动行殿,上面可以容纳侍卫几百人。行殿可以拆卸,下面安装轮轴,可以很快地运动。宇文恺等人又制造了一座行城,周长二千步,用木板作主干,蒙上麻布,用丹青涂画,上面的楼橹全都齐备。胡人惊奇得以为是神工,每次仰望御营,在十里之外,就跪下叩头,不敢骑马。

读后随笔

宇文恺“胡人惊以为神”。的确,可称是制造、建筑上的“神工”。他是隋代有名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大师。他长期担任隋朝主管建造方面的官员,除了建造大帐、观风行殿、行城外,还主持建造许多大型建筑,尤其是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为以后各代都城建设树立了样板,展示了宇文恺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卓越的设计才华。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一定是一位造福人民的高级工程师和发明家。可惜的是,宇文恺处在那个年代,其发明创造只能给封建统治者享受。不过,人们不应该以此来抱怨这位“神工”,他的智慧和创造,他的科学态度和进取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世敬仰的。

以上是“神工”宇文恺设计制造的行殿和行城。观风行殿,上面为宫殿式木结构建筑,可以拆卸和拼装,殿内可容数百人;下面设有带轮的机械,可以在地上移动,非常灵活、迅速。它可以容纳侍卫数百人,下装轮轴可推移;所制造的行城,周长2000步,装饰新颖别致。宇文恺还设计、建造许多奇妙的建筑,如他曾建造一座大型帐篷,里面可坐几千人,隋炀帝在俞林(今属山西)城东的大帐内,宴请当地的启地可汗及其部落350O多人。隋场帝曾带大帐和观风行殿巡视北部边境,观者无不惊奇、赞叹。宇文恺还为建筑物设计一些神奇机关,显示了另一方面的设计才能,如在东都观文殿一个书屋的设计中,宇文恺就安置了一个很巧妙的机关,在门上悬有锦幔,上面设有两只凌空欲飞的仙鹤,当有人来到门前,踏动地上的机关时,这两只飞鹤就会冉冉升起,收起锦幔,书屋的大门也随之缓缓打开,人们如同进人神话世界。

其实,宇文恺也设计建造了不少大型工程,最著名的有大兴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新都城开始兴建,十二月基本竣工命名为“大兴城”,次年三月即正式迁入使用,前后仅九个月,其建设速度之快实令人惊叹。整个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力、物力的组织和管理都应是相当精细和严谨的。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中,还得考虑地形、水源、交通、军事防御、环境美化、城市管理、市场供需等的配套,以及都城作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因此大兴城的兴建标志着当时的中国所达到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

宇文恺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等方面的工程,也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他曾受命率领水工开凿了连接大兴城、渭水和黄河,长300余里的广通渠。广通渠的开凿既方便了漕运,又灌溉了两岸的农田,有富民渠之称。后来宇文恺又受命负责在陕西歧州(今陕西凤翔县)建造仁寿宫。仁寿宫建在山峦之中,工程复杂、艰巨,遇到许多复杂的技术难题,但宇文恺凭借自己出色的规划设计和精心组织施工,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雄伟壮丽的宫殿。宇文恺还曾对周王朝时期朝廷的前殿——明堂进行了研究,而且绘制了明堂的建筑设计图,制作了立体模型(木样);在明堂建筑图和木样中都使用了比例尺,这种利用比例关系绘制建筑图形和制作立体模型的方法,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