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233.从后秦将领齐难被擒谈“法令孰行”

(2017-07-26 05:20:48)
标签:

军事

笔记

《资治通鉴》

【军事篇之五十一】战时:公元408年;战址:木城(今甘肃庆阳环县);战况:后秦将领齐难在木城被夏国生擒;兵法:法令孰行

读文摘记

原文:夏王勃勃闻秦兵且至,退保河曲。齐难以勃勃既远,纵兵野掠;勃勃潜师袭之,俘斩七千余人。难引兵退走,勃勃追至木城,禽之,虏其将士万三千人。于是岭北夷、夏附于勃勃者以万数,勃勃皆置守宰以抚之。(《资治通鉴》第114卷)

 

读古事233.从后秦将领齐难被擒谈“法令孰行”
夏国出兵迎战后秦图

译文:晋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夏王赫连勃勃听说后秦兵马很快就要来到,退到河曲据守。齐难以为赫连勃勃已经跑远,放纵自己的士兵到处抢掠。赫连勃勃暗中回师袭击他们,俘虏、斩杀的一共有七千多人。齐难带兵退走,赫连勃勃追到木城,把他活捉,又俘虏了他手下的将士有一万三千人之多。从此,岭北夷族和汉人归附赫连勃勃的有一万多人,赫连勃勃都分别安排了守、宰一类的地方官,用来安抚他们。

读后随笔

[史海拾战例]

十六国末期,后秦与夏国在今甘肃南部地区爆发了一场争夺战,史称“秦夏之战”。公元408年,后秦王姚兴派将军张佛生伐夏,夏王赫连勃勃领兵迎战,两军先在青石原(今甘肃省临潭县青石山)杀得天昏地暗。姚兴又派大将、尚书左仆射齐难领兵20000援助张佛生,赫连勃勃见齐难来势凶猛,便率军退到河曲避其锋芒。齐难以为夏军已经走远了,便放纵自己的士兵,允许他们走出军营抢掠;自己也休闲散漫,不思军事。没想赫连勃勃暗中回师突袭,士兵一时难以集中。夏军追着秦兵打,在木城(今甘肃庆阳环县)活捉齐难,还俘虏13000多人,齐难所率领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最后的结果是秦输夏赢,后秦岭北之地全部归附了夏国。

[战例析兵法]

看了这个战例,很容易让人想到兵法中的“法令孰行”。所谓“法令孰行”,就是看谁的军纪执行得好。严守军纪者,就有打胜仗的把握;反之,就有打败仗的危险。齐难原本实力很强,打赢对手似乎不是问题,可是却打了败仗,输了人、输了地,还把他自己搭进去了,根本原因是输了军纪。你看,在齐难那里制度规定荡然无存,官对兵完全放任不管,部队成了乌合之众,士兵可以无法无天地外出抢掠。齐难本人对自己要求也不严,精力又没有放在军事上,简直是拿着士兵的生命当儿戏。这样的将军,带着这样的部队,败并不奇怪,输才是正常现象。所以说,军队无纪,难以成军,哪有战斗力可言?战争的胜负与“法令孰行”紧密相关。

读古事233.从后秦将领齐难被擒谈“法令孰行”

“法令孰行”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第一》。孙子说:“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子告诉兵家,战争的胜负应该从君主正义、将帅有才能、天时地利、军纪严格、军事实力、士兵素质、赏罚严明等七方面去判断。“法令孰行”就是七方面之一,也称之为孙子“七计”之一。

“法令孰行”,强调的是军队的纪律,反映的是军队的本质特征。军纪是对军事人员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人员的特殊要求。军事活动讲究迅速、整齐、果断、秘密,没有严格的纪律,就无法达到军事目的。所以,将帅统兵破敌,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周易》中说:“师出以律,否臧凶也。”意思是,军队出征要严格的军纪,否则便会有凶险。军队是特殊的武装集团,出征用兵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如果松散混乱,就不可能形成战斗力。

[兵法谈今用]

严肃军纪,是作战取胜之所系,军队生命之所在。一支军队,不论其人数多少、规模大小,不贯彻执行军纪,不要说打不了胜仗,就连自己的生存问题也难以解决。所以,从“法令孰行”上判断部队的战斗力,不能不说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法令孰行”也告诉现代军事指挥者,打赢信息化战争也要从严要求部队,坚定地做到把军纪贯彻到底。将军纪贯彻落实到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从现实层面去了解,不少人做得很好,也创造了经验,值得学习。但从古代层面去看,也有榜样人物,值得今人借鉴。

像穰苴那样敢于处理“特殊人物”,有助于军纪贯彻到底。春秋末期,齐景公以司马穰苴为大将军,派庄贾为监军,抵御燕晋之师。穰苴与庄贾约定日中会于军门。可是庄贾倚仗自己是齐景公的亲信,根本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仅中午没有起行,而到太阳偏西后,才醉醺醺地来到军营。穰苴严肃地批评说,作为将帅,在国难当头,要为国事着想,而你在危急时刻,却把军机大事当儿戏,竟在家饮酒作乐!庄贾根本听不进这些批评,还狂妄地说,出战之前喝点酒、晚到点算不了什么。于是,穰苴不怕触犯齐景公,以庄贾“误戎”之罪,依军律而斩之。此后,三军振肃,争先赴战,击退了燕晋之师。由此可见,法令之彻底执行,赏罚之公正严明,与作战制胜有直接关系。

像岳飞那样严格要求自己,有助于军纪贯彻到底。民族英雄岳飞之所以能培育出著名的“岳家军”,这与他平时为人表率、从严练兵、严格治军分不开。他把严以律己公布于众、见诸于实。他为自己制定“四不”:不贪财、不爱色、不娶妾、山河未复滴酒不进。打仗时,他自任“旗头”冲锋在前;训练时,他登战马、着戎衣,亲临现场督促。他从自己做起,外出不掠民,行军不扰民。在主将岳飞的强大感召力下,将士个个严格遵守铁的纪律,人人做到秋毫无犯,使“岳家军”赢得“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美名,使敌军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像吴起那样关心爱护部属,有助于军纪贯彻到底。吴起,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曾有兵法六篇,与孙武的兵法并称“孙吴兵法”。他认为强兵就得“明法审令”,对部属就得严格要求,绝不允许发生违反军纪的现象。他一方面严整军纪,靠法章制度管人;另一方面对士兵爱之如子,靠关心慈爱育人。他在魏国做大将时,与部属同甘共苦,穿一样的军装,吃一样的饭菜,行军睡觉不另架床铺,走路也不骑马,同士卒一样背着行装和粮食。他经常深入士卒之中,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疾苦。士卒中有个人生了毒疮,他亲自用嘴把脓血吮吸出来。吴起的部属,乐于接受这种严格要求,也乐于拼死作战,魏国的军队在他的带领下,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曾打败强大的秦国军队,夺得了五座城市。(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