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227.罗结“精爽不衰”

(2017-07-02 05:43:49)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合众篇049】罗结(约公元316436),代郡(今山西北部)人。南北朝北魏大臣、将军。北魏太宗时散骑常侍、宁南将军、河内镇将。北魏太武帝时侍中、外都大官,总管36个部门的事务。120岁时无病而终。赠宁东将军、幽州刺史,谥曰贞。

读文摘记

原文:以河内镇将代人罗结为侍中、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结时年一百七,精爽不衰,魏主以其忠悫,亲任之,使兼长秋卿,监典后宫,出入卧内;年一百一十,乃听归老,朝廷每大事,遣骑访焉。又十年乃卒。(《资治通鉴》第119卷)

 

读古人227.罗结“精爽不衰”

译文:宋营阳王景平元年(423),北魏任命河内镇将代郡人罗结为侍中、外都大官,总管三十六个部门的事务。罗结当时已有一百零七岁,精力旺盛,拓跋焘认为他忠诚憨直,十分尊敬信任他。命他再兼长秋卿,负责管理后宫日常事务,可以出入卧室寝殿。一百一十岁时,才准许他告老还乡,朝廷每有大事,仍派人骑马去向他请教。又过了十年他才去世。

读古人227.罗结“精爽不衰”

读后随笔

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个神人,名叫罗结。说他“神”,神就神在高寿而“精爽不衰”上。所谓“精爽不衰”,就是精力旺盛,体力和脑力不减壮年。据说北魏皇帝拓跋焘就看中了这般好体力和脑力,调他到重要岗位上任实职、管实事。三年下来,罗结不仅干得好,而且证明确实“精爽不衰”。尽管如此,罗结还是自脱“神位”,三年后主动打报告光荣退休了。

其实,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魏收,早把罗结之事收集在他的《魏书》中。《魏书·列传第三十二》记载:罗结,代人也,其先世领部落,为国附臣。刘显之谋逆也,太祖去之。结翼卫銮舆,从幸贺兰部。后以功赐爵屈蛇侯。太宗时,除持节、散骑常侍、宁南将军、河内镇将。世祖初,迁侍中、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年一百七岁,精爽不衰。世祖以其忠悫,甚见信待,监典后宫,出入卧内,因除长信卿。年一百一十,诏听归老,赐大宁东川以为居业,并为筑城,即号曰罗侯城,至今犹存。朝廷每有大事,驿马询访焉。年一百二十岁,卒。赠宁东将军、幽州刺史,谥曰贞。

罗结是120的高寿者。罗结的生卒年,并无明确记载,却能推算出来。罗结早年为北魏太宗拓跋嗣朝任散骑常侍、宁南将军、河内镇将。在107岁时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朝任职;110岁时离开宫廷,告老还乡;回到家乡后,又活了10年才去世。由此推算,北魏太武帝重用107岁的罗结,是在宋营阳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这就知道他出生在晋愍帝建兴四年,即公元316年;宋文帝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即110岁告老还乡;在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去世。罗结仙逝时,享年120岁。

罗结是“精爽不衰”者。罗结在百岁前,跟随太宗帝拓跋嗣南征北战,为北魏立下了赫赫战功。太宗死,太武继位。当时,北魏中枢部曹设置五尚书(殿中、乐都、驾都、南部、北部,后加右民尚书),下设三十六个部门。问题是,谁有能力来“总三十六曹事”呢?此时,太武帝拓跋焘挑选的却是107岁的罗结,罗结当然不负皇上重托。他在职期间,不辞劳苦,日理万机,尽管岁数大,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忠心耿耿地为国效力。拓跋焘以罗结忠诚、谨慎、能干,很信得过。第二年,拓跋焘还让他兼任长秋卿,负责管理后宫日常事务,可以出入卧室寝殿。罗结仍然毫无怨言,事事干得很出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三年满,罗结决意告老还乡,拓跋焘只好下诏让他退休养老,并赐给他一块地,专门为他建造了一座城,取名“罗侯城”。

罗结“精爽不衰”,活过百岁,有何健康长寿之秘诀?史籍虽无记载,但民间却有传说。相传,太武帝拓跋焘见罗结身体如此之好,颇为惊奇,很想知道内中的生活奥妙。此时,罗结说了一番话,在民间流传下来。其要点是,罗结说:末将长子刚过80岁生日,孙子已到花甲之年,一家人在生活上没有什么特别,也无刻意追求。罗结说:末将从来没有讲究长寿之道,只是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息有时,清心寡欲,少说多做,无忧无虑。至于吃什么、不吃什么从不过分挑剔,瓜果梨桃,粗茶淡饭,无所不吃,更喜欢猎物和野果野菜,还常常以醋代酒,爱吃的东西从不多食,更不会过量。太武帝听了还是从中受到启发。(谢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