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224.何晏“粉白不去手”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合众篇046】何晏(?—公元249年),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三国魏国玄学家、大臣。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其父何咸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娶魏公主,累官尚书,典选举。他还倡导玄学,竞事清谈,开一时风气。后因依附于曹爽,为司马懿所杀。著有《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和《论语集解》。有记载说,他“美姿仪,面至白”,人称“傅粉何郎”。
读文摘记
原文:何晏性自喜,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尤好老、庄之书,与夏侯玄、荀粲及山阳王弼之徒,竞为清谈,祖尚虚无,谓六经为圣人糟粕。由是天下士大夫争慕效之,遂成风流,不可复制焉。(《资治通鉴》第75卷)
译文: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公元249年),何晏历来陶醉于自己的美貌,搽脸的白粉总是在身边,一举一动无不顾影自怜。他特别喜欢老子和庄子的书,与夏侯玄、荀粲及山阳王弼这一帮人天天比赛着清谈。他们崇尚虚无,认为《六经》是圣人留下的糟粕。天下读书人争相倾慕效仿他们,成为一时风尚,以致不可控制。
读后随笔
何晏是古代帅哥美男,时称“傅粉何郎”。当年,他有许多追逐者,有男的也有女的,简直成了被疯狂崇拜的一代“明星”。这些追逐者(后称粉丝),对何晏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在战乱的三国年代里,粉丝们含情脉脉地追逐粉白,似乎是出自对和平的渴望,其实不然。因为和平难以到来,追逐与被追逐却在继续。你看,何晏常常陶醉于自己的美貌,搽脸的白粉总是带在身边,走路也得照照镜子,“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你再看,“粉丝”们也一拥而至,争相倾慕仿效,“遂成风流”,成为一时难以控制的时尚。不论战与不战,“粉白”还是博得众多“粉丝”,何晏俨然成了这些“粉丝”心目中的“绝对艳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爱美,男士也爱美。何晏爱美护容的重要标志,是“粉白不去手”。所谓“粉白不去手”,就是白粉总是带在身边,随时在脸上搽抹,使脸更白、人更漂亮。应该说,何晏喜欢修饰打扮,面容显得细腻洁白,没有什么错。但“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似乎有些夸张。不过,夸张也罢,不夸张也好,男士涂脂抹粉并非坏现象。“美姿仪,面至白”。“傅粉何郎”成了形容美男的符号。唐·刘禹锡《题于家公主旧宅》诗:“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宋·阮南溪《梨花》诗:“刚笑何郎傅粉,绝怜荀令爱薰香。”元·荆干臣《黄钟·醉花阴·〈闺情〉》曲:“傅粉胜何郎,画眉欺攻敞。”明·高濂《桃源遇故人·碧桃》词:“谁惜淡妆衣素,粉带何郎傅。”清·慕真山人《青楼梦》第一回:“貌似莲花,不藉何郎傅粉。”
何晏“粉白不去手”,不是假俊男。他自幼形貌绝美,为人特立独行,行事从不循规蹈矩。他身材修长,风度翩翩,而且皮肤白皙,容貌姣好,何晏自己似乎也有些自恋,不管去什么地方,粉扑从不离手,走路之时,还常常扭头看自己的影子。相传,魏明帝对何晏的“粉白不去手”也好生疑惑,总想找个机会检验一下。时值夏天,魏明帝故意给他吃热汤面,一碗热面下肚,何晏吃得满头大汗,不得不用自己穿的朝服衣袖擦汗。魏明帝站立观看,不看不要紧,一看傻了眼,何晏的这一擦竟然让那张小白脸反而更洁白明亮了,明帝这才相信何晏的美貌是天生的质丽,他是真正的白净漂亮的美男子。
“粉白不去手”的何晏,并非摆设“花瓶”。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颇有真才实学。何晏幼年时期亡父,母亲被魏武帝曹操纳为妾室,何晏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曹操的继子。何晏的母亲尹氏备受曹操宠爱,何晏由于天赐聪颖可爱,也深得曹操的喜欢,并将金乡公主嫁他为妻,继子成了驸马。可是何晏也从没有因此有优越感,常常刻意远离这棵“大树”,立足另一圈内,自个奋发努力。《三国志》载,何晏“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何晏有绝高的文化素养,对于《论语》、《周易》、《老子》等古代典籍有着精深的研究。他所著的《论语集解》,至今仍为我们所阅读欣赏。他的口才非常好,擅长用华丽的词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论。担任吏部尚书之后,他经常举办学术沙龙活动,邀请身边的友朋,就某一理论问题展开辩论,辩论之后,他作精彩点评,在座的名士无不仰慕敬畏。(谢谢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