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笔记《资治通鉴》 |
【军事篇之四十】战时:公元219年;战址:荆州地区(今湖北中南);战况:吕蒙设法诱得关羽后方减防;兵法:安能动之
读文摘记
原文:权尝为子求昏于羽,羽骂其使,不许昏;权由是怒。及羽攻樊,吕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蒙下至芜湖,定威校尉陆逊谓蒙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也。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以代蒙。逊至陆口,为书与羽,称其功美,深自谦抑,为尽忠自托之意。羽意大安,无复所嫌,稍撤兵以赴樊。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资治通鉴》第68卷)
译文:汉建安二十九年(公元219年),孙权曾经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骂了孙权的使者,不许通婚,孙权因此很恼怒。在关羽进攻樊城时,吕蒙向孙权上书说:“关羽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一定是害怕我从后面进攻他。我经常患病,请求您允许我以治病为名,率一部分士兵回建业,关羽知道后,必然撤回防守的军队,全力进攻襄阳。我军大队人马溯长江而上,昼夜兼行,趁他的防守空虚,进行袭击,南郡就可攻取,关羽也会被我擒获。”于是,吕蒙自称病重。孙权则公开下令,要吕蒙返回,暗中策划。吕蒙顺江而下至芜湖,定威校尉陆逊对吕蒙说:“关羽和您的防区相邻,为什么远远离开,难道不对此感到担忧吗?”吕蒙说:“的确是这样,可是我病得实在很重。”陆逊说:“关羽依凭骁勇,欺压他人,刚开始取得很大成功,自然志得意满,骄傲自大,一心致力向北进攻,对我军不加怀疑,听说您病重,必然更无防备,现在出其不意,一定可以将他击败、俘获。您见到主公,应该认真筹划此事。”吕蒙说:“关羽素来勇猛善战,我们很难与他为敌,况且他已经占据荆州大施恩德和信义,再加上开始取得很大成功,胆略和气势更加旺盛,很难对付。”吕蒙回到建业,孙权询问:“谁可以代替你?”吕蒙回答说:“陆逊思虑深远,很有才智和抱负,看他的规划和气度,一定可以委以重任;而且没有很大名望,不被关羽所顾忌,没有再合适的了。如果任用他,还应该要他外表上态度和缓,掩饰自己的意图,暗中仔细观察形势,寻找可乘之机,然后向敌人进攻,可以取得胜利。”孙权召来陆逊,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以接替吕蒙。陆逊至陆口,写信给关羽,称颂关羽的功德,以表明自己谦恭敬仰和不得以克尽职守之情。关羽心中因此感到很安定,不再有疑心,便撤出一部分防守兵力去围攻樊城。陆逊把情况向孙权作了汇报,列出可以击败关羽的要害之处。
读后随笔
汉建安二十九年(公元219年),东吴将领吕蒙与蜀汉将领关羽,在长江流域的荆州地区(今湖北中南、长江中游)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关羽为防备吕蒙的进攻,在后方留下很多兵力固守。吕蒙要战胜和擒获关羽,就得想办法让关羽从后方调动和减少防守。为此,吕蒙上演“隐退”把戏,先是自己称病离开前线休养,再用陆逊接替自己进入前线指挥。一向高傲自大的关羽,听到战将吕蒙走了,书生陆逊来了,不再存疑心,又盲目自大起来,以为对付陆逊没有问题,后方不必再留那么多兵力了,于是撤走主力去围攻樊城。这样一来,后方按兵不动的关羽终于调动了兵力。吕蒙暗自庆幸,“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
以上这个古战例并不复杂。从兵法上讲,就是设法诱擒——吕蒙战关羽中的“安能动之”。“安能动之”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敌人按兵不动,就要设法调动它。《三十六计·攻战计》中的“调虎离山”与“安能动之”相通。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大意是:等待自然条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为的假象去诱骗他,把敌人从对他有利的地域引诱到不利的地域,然后或趁机攻夺敌原占地域或就势歼敌于预设战场。在实战中,将老虎引诱出山,即设法将敌人从固守地域调动出来,也称之为“安能动之”。关羽以强大兵力固守后方,该怎么办?吕蒙毫不犹豫地设法诱之,诱之后的关羽则自我动之。这样一诱一动,使关羽一错再错,最终导致“走麦城”。不难看出,关羽麦城被擒,吕蒙设法诱之起了先导作用,而这种作用正着力在“安能动之”上。
“安能动之”是一种兵法,也是一种能力。安者,是指驻守之敌;动者,是指运动之敌。在古代战争中,打运动之敌易,打驻守之敌难。特别是在科技不发达,武器装备低劣,破障能力差的情况下,更应着眼于调动敌人脱离良好的阵地或城防工事,在运动中歼灭之。再者,即便是难以达到打运动战的目的,但能够将强敌引开削弱,那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吕蒙就是这样,做到了不容易做到的事。他设法撕开强敌的坚固防线,引诱关羽将主力调离要害部位,从而为后续争夺创造了有利战势。这表明吕蒙在战术上,提前取得了主动权和制胜权。
“安能动之”在军事上的运用,不仅仅只是吕蒙一人。公元29年刘秀派耿将军征讨东部割据势力张步。张步的部将费邑屯兵历下拒敌固守。费邑的弟弟费敢据守在巨里。耿将军为了将固守在历下的费邑军调动出来,制造假象,佯攻巨里。费邑得到弟弟的十万火急求援信后,亲领3万大军前去救援。当费邑领军离开历下不远,便被刘秀军队团团围困。费邑大呼上当,但为时已晚。结果,费邑和他的3万兵卒都做了俘虏。
“安能动之”在军事上的运用,不仅仅只是古代之事。1944年7月,苏联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科涅夫元帅的指挥下,准备在利沃夫方向突破德军防线。面对强大的德国守军,如果单纯实施强攻,肯定会造成很大的伤亡。如何把敌军从主要攻势方向上调离,以分散敌兵力部署。他们用30个士兵带30个手电筒,分别乘坐30辆汽车,摸拟机械化部队利用夜晚向集中地域开进。当德军发现时,向天空打开所有手电。当敌机飞过来时,又故意全部熄灭手电。这样反复多次,使德军误以苏军主力已在行动,也将自己的精锐防御师调离主战场。这时,苏军部署在利沃夫地区的几千门火炮一齐开火,一举突破了德军防线。
“安能动之”,在未来战争中也有其可用性。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化,“安能动之”这一传统战法受到严峻的挑战,要调动“安”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然而,同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有挑战同时又有机遇,“安能动之”仍有自己的位置和活动空间。“安”者越是难“动”,人们越是要下功夫“动之”,更加巧妙地运用高技术来调动敌人。比如,巧用高度发达的信息传输媒体,制造种种假象,及时传送到对方,使其做出错误决策,从而“动之”;以电子佯动困惑对手,制造虚假机动,诱使对方错判,从而“动之”;以无人驾驶飞机模拟战斗机群行动,诱敌产生错觉,从而“动之”等等。可见,“安能动之”在融入高科技之后,其自身价值将会得到升华。(谢谢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