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214.韩韶是个好县长

(2017-04-20 05:50:50)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合众篇036】韩韶(生卒年不详),字仲黄,颍川舞阳(今属河南省漯河市)人,东汉桓帝时入仕,初任郡吏,继而征入司徒府,后任泰山郡赢县(山东莱芜西北)县长。汉代万户以上的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在县长任上多有惠政,“以德政称”,与同颍川郡人的钟皓、荀淑、陈寔,皆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并称“颍川四长”。后因病返回故里。后世百姓以“嘶马河”的美丽动人故事,永久怀念这位好县长。

 

读古人214.韩韶是个好县长

读文摘记

原文:公孙举、东郭窦等聚众至三万人,寇青、兖、徐三州,破坏郡县。连年讨之,不能克。尚书选能制剧者,以司徒掾颍川韩韶为嬴长。贼闻其贤,相戒不入嬴境。余县流民万余户人县界;韶开仓赈之,主者争谓不可。韶曰:“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太守素知韶名德,竟无所坐。韶与同郡荀淑、钟皓、陈寔皆尝为县长,所至以德政称,时人谓之“颍川四长”。(《资治通鉴》第53卷)

译文:汉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6)公孙举、东郭窦等造反者聚集的人马多达三万人,侵扰青州、兖州、徐州三州广大地区,使很多郡、县受到破坏。朝廷连年派兵镇压他们,都不能取胜。尚书选用能够处理繁难事务的官员,将担任司徒掾的颍川郡人韩韶派往嬴县当县长。盗贼听说他贤能,互相告诫不进入嬴县境内侵扰。其他各县流亡的百姓有一万多户逃到嬴县;韩韶下令打开仓库救济他们,主管粮仓的官吏争相劝告认为不能这样做。韩韶说:“能够帮助挣扎在水沟山谷这些快要死亡的人活下去,因此被杀头正法,我也会含笑去死的。”泰山郡太守向来了解韩韶的名望和品德,竟然没有判罪惩处他。韩韶与同郡的荀淑、钟皓、陈是都曾经当过县长,在所任职的县都以实行德政而被称道,当时人称他们为“颍川四长”。

读古人214.韩韶是个好县长

读后随笔

看罢这则记载,韩韶此人令人敬重,他无愧于古代“以德政称”的好县长。敬重之余,难免不引人深思,发点感言。在封建社会里,各朝各代的官吏不计其数。在众多的官吏中,以权谋私者比比皆是,而真正用权于民者少之又少。韩韶县长的出现,属于例外,是个奇迹,犹如长长黑夜中闪出的一个亮点。正是这个亮点,看似孤掌难鸣,却仍会给百姓带来一丝欣慰。之后,又查阅多种有关史料,尽管不多而零散,但综合起来,却留下为之动容的印象。

印象一:上任初,只有一匹白牝马。《后汉书》等史料记载,韩韶任郡吏有政绩,继而被征入司徒府。汉永兴二年(公元156),泰山贼公孙举率数千流寇之众,骚扰嬴县,守令因不能拒敌安民,多受撤换制裁。朝廷命尚书府从司徒府选择能治理民事、又能拒寇入侵的官员,前去接替。此时,韩韶被选中,委以县长之职,赴嬴县守镇。韩韶接受任命,骑着一匹白牝马,带着几十名兵卒,轻装简行,奔赴嬴县上任。新县长到任,不讲排场,不显威风,而是十分低调地走向嬴县城。嬴城是座破旧的土城,因贼兵骚扰,家家关门闭户,街巷冷清凄凉。走到城门,看到数十名饥民被守城官兵阻挡,无法入城避难,韩韶表明身份,命令守城官兵放饥民进城,不得阻止。饥民感激万分,磕头谢恩。进城后,韩韶没有去府衙,先是顺着破旧的街道巡视一番,又对残垣断壁的土城墙做了考察,细心地听取了民众的疾呼,安抚他们的情绪,鼓舞他们不要被贼兵的淫威吓倒。进入衙内,韩韶立即召见了守城将官和衙门捕头,分析当前形势,并慷慨激昂地说:“贼兵人多势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兵民人心两向,纵容了贼兵的淫威,使百姓流离失所,对官府失去了信心。若要稳定局势,必须办好两件事,一是除暴安良,稳定民心;二是加固城墙,抵御贼寇入侵。只有安定团结,才能安居乐业,贼兵才能望风而逃。”会后,大家被韩韶的言行所感动,既酸心又放心。酸心的是,新官上任只有一匹马、几十个兵,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放心的是,跟着这样的县长有干头,今后的嬴县大有希望!

印象二:在任上,治出一个平安县。韩韶日夜奔波,走遍了嬴县的每个地方。他派人召集城内青壮年修缮和加固城墙,和守城将士一道护卫着嬴城。他当着守城官兵的面发誓道: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他为民解难,不怕吃苦,不怕受罪,以“含笑入地”的乐观精神,激发将士们的热情,以实际行动把嬴城浇筑成铜墙铁壁。贼首公孙举知悉韩韶廉政爱民、除恶扬善,治理有方,一时心惧,传令手下兵将绕城而过,不得进占嬴城半寸土地。嬴城终于解除了战乱之祸,逐渐恢复了以往的安定。随着嬴县的安定,周围诸县得知信息,许多难民投奔这里。原本万户以下的嬴县,竟然收容了万户以上的难民。韩韶认为,县内县外,本是一家亲,不可好了自己忘了亲,嬴人不应该排斥他们。韩韶亲自为外来者安排住处,下令打开官仓,在街头巷尾开设粥棚赈济难民。有人担心私自开官仓放粮,有杀头之罪。韩韶爽快地说:“用我一颗人头,保住数万人的性命,死而无怨!”太守闻知韩韶一心为民,对他私开官仓没有治罪。韩韶在全县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惩治奸商,打击地霸,一切权力为民众。骗民坑民的“一斗粮铺”,是朝廷太尉亲戚所开,韩韶查实情况后照样打击,他拍案道:“查封粮铺,将所有库存粮食,全部散发给城里百姓和避难灾民!”正当经营的“铁匠铺”,利刃买卖兴隆,却遭里保无端刁难,韩韶得知此事,主动出面保护,令衙差拘来里保杖责,里保也当堂认罪悔过,不再后犯。几年下来,嬴县大治,民风纯正,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印象三:离任时,多添一只小马驹。韩韶夜以继日的操劳病倒了,遍请名医调治不见好转,只好辞官回家休养。老百姓听说父母官回归故里养病,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攀辕卧辙,送了一程又一程,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感谢情。走走停停,天近午时,来到一条水涨流急的河边,不能再送了,韩韶含泪揖别众人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请回吧!”众人听了都跪倒磕头,祈祷恩人一路平安,祝福他身体康复再回嬴城。此时,韩韶再次清点自己的物资,还是来时的东西,不过多了一只小马驹。他来赢县上任时骑来的白牝马早怀有孕,后在嬴县生下这只小马驹,韩韶对小马驹细心照料,精心喂养,珍爱如掌上明珠。虽然如此,但他仍然认为这是嬴县的“财产”,我不能占有。他说:“此驹生在嬴城,吃嬴城草、喝嬴城水长大,应该留在嬴城。”离开职位,就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说着让人把小马驹栓留在河边,自己跨上白牝马,挥泪而去,无奈马驹恋母,母马恋驹,相互嘶鸣不已。在场的人目睹这一幕,情不自禁地将留驹处的河流叫嘶马河,后树碑立传,以示纪念,其中一碑上书曰:“韩韶留驹处。”明嘉靖《莱芜县志》亦有记载:“世传汉韩韶乘牝马来宰是邑,及归,留之,其马嘶于河上,故名。”清代山东著名古文家牟愿相记载说:“汉朝韩韶乘牝马为莱邑令,及归留驹,其马嘶于大屋山泉上,故名之曰嘶马河。”并赞颂韩韶:“嘶马之区,清流犹昔。”(感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