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213.木腐蠹生

(2017-04-18 06:18:00)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原句:木腐而蠹生,醯酸而蜹集

臣光曰83读文】

原文:夫木腐而蠹生,醯酸而蜹集,故朝廷有朋党,则人主当自咎而不当以咎群臣也。文宗苟患群臣之朋党,何不察其所毁誉者为实,为诬,所进退者为贤,为不肖,其心为公,为私,其人为君子,为小人!苟实也,贤也,公也,君子也,匪徒用其言,又当进之;诬也,不肖也,私也,小人也,匪徒弃其言,又当刑之。如是,虽驱之使为朋党,孰敢哉!释是不为,乃怨群臣之难治,是犹不种不芸而怨田之芜也。朝中之党且不能去,况河北贼乎!(《资治通鉴》第245)

译文:凡是树木腐朽,就会产生蠹虫;食醋酸败,就会集聚蚋虫。所以,如果朝廷出现朋党,君主应当首先自我引咎,而不应当责备群臣百官。唐文宗如果忧虑群臣朋比为党,为什么不去核查他们所诽谤和赞誉的是事实,还是捏造?他们所荐举的官员是德才兼备,还是庸俗无能?办事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他们本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如果他们的言行实事求是,荐举的官员德才兼备,办事出于公心,那么,他们就一定是君子,朝廷不但应当采纳这些人的意见,而且应当提拔他们。如果他们捏造事实,荐举的官员庸俗无能,办事出于私心,那么,他们就一定是小人,朝廷不但应当拒绝这些人的意见,而且应当惩罚他们。如果唐文宗能够这样去做,那么,就是命令百官结党营私,也肯定没有人胆敢那样去干!唐文宗不去这样做,反而埋怨群臣百官难以驾驭,这就好像一个农夫,自己不种田也不锄草,反而抱怨田地荒芜一样。唐文宗对朝廷中的朋党尚且不能铲除,何况对于河北三镇的叛贼呢!

摘句:“木腐而蠹生,醯酸而蜹集”,意思是,树木腐朽,就会产生蠹虫;食醋酸败,就会集聚蚋虫。

读古句213.木腐蠹生

【读后随笔】

司马光评论说:“木腐而蠹生,醯酸而蜹集。”意思是说:树木腐朽,就会产生蠹虫;食醋酸败,就会集聚蜹虫。此语告诉人们,看问题不仅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蠹生”、“蜹集”那是现象,本质在于“木腐”、“醯酸”。只看“蠹生”、“蜹集”,不看“木腐”、“醯酸”;实际上只把握了现象,却放弃了本质。大凡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永远是不清醒的糊涂者。

在封建社会中,如果朝廷出现了小人得势,君主应当自我引咎,而不应当责备群臣。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小人,这是正常现象。但让小人得势,来排斥君子,专断朝政,那就不正常了。根本原因在于,君主远君子亲小人。所以,君主要以身作则,以正确的行动,把朝廷的风气搞正,分清君子与小人,分清公心与私心,站在君子公心的立场上处理事情。如果那些人是实事求是、出于公心的,那么他们就一定是君子,君主不但应当采纳其意见,而应当重用他们;如果一些人是捏造事实、出于私心的,那么这些人一定是小人,朝廷不仅不采纳他们的意见,而且应当惩罚他们。

历史上的唐文宗并不懂得“木腐而蠹生,醯酸而蜹集”的道理,很多问题看似在下面,但根子还在他自己。当朝廷朋党争斗不断时,只知埋怨这些大臣不象话;当一些官吏不勤政时,总是埋怨这些官员做得不好。其实大臣不象话、官吏不勤政,问题在文宗自己听之任之、姑息迁就。司马光将此形容为“不种不芸而怨田之荒也”。也就是说,好象一个农夫,自己不种田也不除草,反而抱怨田地荒芜一样。

    不难看出,“木腐而蠹生”句,主要讲的是“木”与“蠹”的关系。首先要从“木”看“蠹”。好木与腐木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说,好木、有活力之木不会惹蠹,古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说法;腐木、无灵气之木总会生蠹,这有“木腐蠹生,醯酸蜹集”的说法。同时,也要从“蠹”看“木”。按照辩证的观点,木决定着蠹,蠹也影响着木。但在一定条件下,蠹还会产生致命作用。战国商鞅《商君书·修权》中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意思是,蛀虫多了树木就要折,裂隙大了墙就要倒。有一两个虫子不可怕,怕的是“蠹众”,蛀虫多了就会危及树木的生存。所以,今天我们的领导者很英明,懂得惩治腐败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感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