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197.地嫌势逼

(2016-11-29 06:48:09)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臣光曰之六十七】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

读文摘记

原文: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曏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泰伯之贤,太宗子臧之节,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近,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资治通鉴》第191)

译文:将嫡长子立为太子,是礼制的正常法则。然而,高祖之所以拥有天下,完全是由于李世民的功劳。隐太子李建成平庸低劣,却位居李世民之上,所处的地位易生嫌猜,所拥有的权力相互威胁,兄弟二人必然不能相容。假如高祖有周文王的明智,隐太子李建成有泰伯的贤达,太宗有子臧的节操,变乱又会从哪里产生出来呢!既然不能如此,太宗这才打算等待李建成首先发难,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这样说来,太宗也是出于不得已,尚且算是做得较好的了。接着,李世民被各位下属施加压力,于是导致宫廷门前发生了流血事件,对自己的同胞兄弟白刃相加,为后世所讥剌,真是太可惜了!一般说来,创立基业传给后世的君主,是子孙后代学习的典范,后来中宗、玄宗、肃宗、代宗的帝位传承,能不是在对太宗的指顾与效法中找到借口的吗?

摘句:“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意思是,高祖之所以拥有天下,完全是由于李世民的功劳;隐太子李建成平庸低劣,却位居李世民之上,所处的地位易生嫌猜,所拥有的权力相互威胁,兄弟二人必然不能相容。

读后随笔

读古句197.地嫌势逼

“地嫌势逼”是一个成语。翻阅成语辞典,你会发现那里有一语:“地嫌势逼”。它来自司马光的笔下,见诸于《资治通鉴》的“臣光曰”中。从源头而论,司马光是此成语的始创者。司马光评论说:“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其意是,高祖之所以拥有天下,完全是由于李世民的功劳;隐太子李建成平庸低劣,却位居李世民之上,所处的地位易生嫌猜,所拥有的权力相互威胁,兄弟二人必然不能相容。成语“地嫌势逼”的解释是:处在嫌疑之地,为形势所逼迫。大凡身处此等境地的人,总是心存剥夺感,不惜代价出手去击垮别人,这是不足为怪的事。

“地嫌势逼”是针对隐太子所言。隐太子是李建成的别称。李建成589626)唐高祖李渊长子,秦王李世民之兄。公元618年,李渊即位,改元武德,立建成为皇太子。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之罪。翌日,李渊召二子入宫,同众大臣审核。至玄武门,建成被世民所杀,时年三十六岁。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之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贞观十六年五月,又追赠隐太子。司马光说李建成“地嫌势逼”,意在说李建成的功与能都不如秦王李世民,却要居于李世民之上做太子,这样处在嫌疑之地,为形势所逼迫,不可能与李世民和平相处,也注定了他悲剧性的命运。

“地嫌势逼”之说,还有为“玄武门之变”正名之嫌。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玄武门之变”几乎是他一生中唯一受人非议的事情。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玄武门之变”,就是李世民之罪,说他是无视礼法、残杀骨肉等等。司马光则认为玄武门事件的发生,既怪唐高祖李渊没有及时处理好“立嫡以长”和“有功者居上”的矛盾,使“功盖宇宙”的李世民屈居才能庸劣的李建成之下,造成兄弟不容,势同水火。又怪李建成所处的太子地位嫌疑敏感,却不肯向古代贤人太伯学习,还极力排挤李世民,想置李世民于死地,迫使李世民对他进行反击。很显然,司马光所说的“地嫌势逼,必不相容”,实际是在给“玄武门之变”正名,从而为“玄武门之变”披上了正当合理的外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