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195.丛脞烦碎

(2016-11-20 00:04:09)
标签:

文化

历史

《资治通鉴》

臣光曰之六十五】人君听纳之失,在于丛脞;人臣献替之病,在于烦碎

读文摘记

原文:梁高祖之不终也,宜哉!夫人君听纳之失,在于丛脞;人臣献替之病,在于烦碎。是以明主守要道以御万机之本,忠臣陈大礼以格君心之非,故身不劳而收功远,言至约而为益大也。观夫贺琛之谏未至于切直,而高祖赫然震怒,护其所短,矜其所长;诘贪暴之主名,问劳费之条目,困以难对之状,责以必穷之辞。自以蔬食之俭为盛德,日昃之勤为至治,君道已备,无复可加,群臣箴规,举不足听。如此,则自馀切直之言过于琛者,谁敢进哉!由是奸佞居前而不见,大谋颠错而不知,名辱身危,覆邦绝祀,为千古所闵笑,岂不哀哉!(《资治通鉴》第159)

译文:梁武帝不得善终,是应该的!国君纳谏方面出现过失,就是因为没有大略;大臣进谏时所犯的毛病,也在于过分繁杂。因此贤明的君主要抓住最主要的问题以驾驭万事的根本,忠心的大臣要陈述大的方针政策来劝阻君主想得不对的地方,所以作为君主不需亲自动手操劳,就能取得大的功效,作为大臣说得简明扼要便收到很大的效益。纵观贺琛的进谏,可以说还未达到直言极谏的地步,而梁武帝却已经勃然大怒,袒护自己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质问贺琛贪婪暴虐的官吏名字,追问徭役过重、费用铺张的具体项目,用难以回答的问题来困扰他,用无法对答的言辞来责备他。梁武帝自认为每顿饭只吃蔬菜的节俭作风是极大的美德,忙到太阳偏西才吃饭这种勤勉的工作态度是最好的治国办法,为君之道他已具备,再没有什么需要增加的了,对于大臣的规劝,认为全不值得去听取。象这样,那么其余比贺琛的进谏更恳切、直率、激烈的话,谁还敢去对他说呢!因此,奸佞小人在眼前也视而不见,重大决策颠倒错误也不知道,声名受辱,自身危亡,国家颠覆,祭祀断绝,被千古人怜悯讥笑,难道不很悲哀吗?

摘句:“人君听纳之失,在于丛脞;人臣献替之病,在于烦碎”,意思是,国君纳谏方面出现过失,就是因为没有大略;大臣进谏时所犯的毛病,也就在于过分繁杂。

 

读古句195.丛脞烦碎

读后随笔

“人君听纳之失在于丛脞,人臣献替之病在于烦碎”,意思是,国君纳谏方面出现过失,在于没有大略;大臣进谏时所犯的毛病,也在于过分繁杂。这是司马光在评论梁武帝“不得善终”时所说的一句话。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他在位达四十八之久,前期颇有政绩。他一生酷爱佛教,有“皇帝菩萨”、“佛心天子”之称。他对自己要求严格,生活俭朴,可对宗族权贵一向采取宽容放纵的态度,乃至姑息养奸,造成社会的祸乱。在他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活活饿死于台城。司马光说梁武帝“不得善终”不是偶然的了,并指出朝政的主要问题是,君有“听纳之失”,臣有“献替之病”。以梁武帝与大臣贺琛为例,武帝失在“丛脞”上;贺琛病在“烦碎”中。

贺琛“献替之病在于烦碎”。散骑常侍贺琛一次就启奏了四件事。其一,国家户口空虚是由于政令繁多引起的。其二,当今天下官吏之所以贪婪、残暴,确实是由于奢侈靡烂的风俗造成的。其三,陛下忧国忧民,不畏辛劳,以至于各部门都直接向您奏事。其四,现在天下太平无事,但仍忙得没有一点空闲,应该马上精简事务,节省花费。从表面看,贺琛一次启奏,很全面、很周到,包罗万象,实际上看不出重点,毫无头绪。这就是“烦碎”。

梁武帝“听纳之失在于丛脞”。贺琛启奏之后,梁武帝勃然大怒,立即把主书召到跟前,口授一篇很长很碎的指责书,袒护自己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质问贪婪暴虐的官吏名字,追问铺张浪费的具体项目,等等。接着,又提出若干个问号:要是从今不让外人奏报事情,那么谁来担负国事呢?官府、衙门、市肆等等,哪些应该革除,哪些应该削减?哪些地方兴建的工程不急?哪些征收的赋税可以迟缓?用什么办法使国家富裕,军队强大?应该如何让百姓休养生息?并要求这些都该具体列出,如果不具体地一一列出,那你就是无中生有、无端生事,蒙蔽朝廷。从表面看,梁武帝想得很细,说得很具体,实际上让人看不出纲领,毫无章法。这就是“丛脞”。

所以,司马光在评论中说,要纠正君臣两方面的毛病,“明主守要道以御万机之本,忠臣陈大礼以格君心之非,故身不劳而收功远,言至约而为益大”。的确如此,开明的君主要抓住主要问题以驾驭万事之本,忠实的大臣陈述主要方针政策让君主接受。如能这样,君主不需要亲自动手操劳,就能取得大的功效;大臣只说得简明扼要,便可收到大的效益。

丛脞烦碎,是治国之大害。历史事实表明,任何国家的顶层领导者细碎无大略,不想大事,不抓大事,只是热衷于小事,其部门官员就会无所事事,变得懒惰起来,反而会耽误国家大事。《尚书·益稷》中有歌词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墮哉。”意思是,天子胸中无大略啊,辅佐大臣就懈怠啊,天下万事都败坏啊。古老的歌词,说的是领导方法,涉及的却是图谋远大的国家事业。(插图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