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89.徐福入海

(2016-10-30 07:12:30)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合众篇013东渡求仙的故事

这位古代航海家究竟去了什么地方?去了“三神山”?去了日本?可能去了“桃花源”。

 

读古人189.徐福入海读古人189.徐福入海
我国古代航海家徐福

读文摘记

徐市,又名徐福,秦国方士。字君房,琅邪(今山东胶南南)人。为迎合始皇帝的迷信长生不老,上书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请得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

原文:初,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之徒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燕、齐迂怪之士皆争传习之。自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云此三座神山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风引船去。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及始皇至海上,诸方士齐人徐市等争上书言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资治通鉴》第7卷)

译文: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当初,燕国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一类人声称世上有一种成仙之道、人老死后尸解骨化升天之术,燕国、齐国的迂腐、怪异之士都争相传送和学习。从齐威王、宣王到燕昭王都相信此类说教,派人到海上寻求蓬莱、方丈、 瀛洲三座神山,据说这三仙山在渤海之中,距离人间并不遥远。只是神仙担忧凡人的到来,每每唤风将寻仙的船引开。不过也曾有人到过这三山,看见各位神仙和长生不死的药均在那里。待到始皇帝出游海上时,通晓神仙方术的人如故齐国人徐市(又名徐福)等纷纷争着上书谈这些事,请求准许斋戒清心洁身素食后领童男童女往海上寻求神仙。始皇于派遣徐市征发数千名童男女入海求仙。但是,船行海上后却均因风势不顺而返航。不过他们仍然说:“虽没能到达仙山,可是已经望见了。”

读后随笔

历史上确有徐福,即徐市,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方士。说他受秦始皇赢政派遣出海求仙,“遣徐市发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徐福出海之后,虽然没有看到海上的神山仙人,也没有求到长生不老的仙丹,但他却由方士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航海家。由此,一个历代令人牵挂的问题是,徐福这位航海家求仙不成,不知身落何方。这是二千多年前的这桩旧事,迄今仍然疑云重重。

关于徐福的命运,说法众多。概括起来有三:一说,求仙不得,滞留岛上。海岛上哪来的仙丹,求不到仙丹回来是要杀头的,不如就此蒸发,似乎合乎情理,实际无法实证。一说,入海航行失败,葬身于大海。这种结果,实在残忍。不过,这只是分析,也无证据。一说,航行出海,寄居异国。反正人家是离开了秦朝,远走高飞到他国去了,在那里过着不被杀头的安定生活。但这种说也只是猜测,并无可信的凭证。以上的种种说法,只是分析猜测,无法肯定。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确有徐福入海东渡。据记载,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福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琊,徐福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于是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此后他一去再也没有返回秦朝。那么,这位古代航海家究竟去了哪里呢?

去了渤海三神山?徐福东渡的目的地是渤海三神山。他多次说过,在那里有仙人仙丹。《史记·封禅书》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座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相传,这三座山都是神仙呆过的地方,有“仙山”之美誉。实际上,三神山只是传说中的仙山,现实难以找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还引得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们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描绘出一个惟妙惟肖、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曾有这样的描述:“登州(蓬莱)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由此可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三神山,徐福怎么找得到、去得了呢?读古人189.徐福入海

去了海外日本?五代时有一位义楚和尚说:“秦时徐福去了倭国(日本)。”近代的中日学者最初也首肯此说,并指出至今日本新宫市还保留着徐福和他的侍员七人墓、徐福祠等遗迹,每年八月新宫市还要举行大祭仪式。甚至有人提出,徐福东渡日本后建立了日本王朝,徐福就是神武天皇。有考证,秦始皇时期确实有汉人到过日本,是不是有徐福并无扎实的凭证,只有一些传说而已。在日本,凡有徐福传说的地方,当地人都愿意当真的来相信,在当地建徐福庙、徐福墓,拜祭徐福,并积极寻找遗迹,宣传徐福事迹,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专家研究认为,徐福航海至日本的可能很小,事实上神武天皇并非徐福。

读古人189.徐福入海
    可能去了“桃花源”。《桃花源记》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千古名篇。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正是徐福的好去处。重温《桃花源记》,可以看到惊人的一幕,此作好象专为徐福“量身打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一种多么自由、美好、安宁的生活,与徐福所向往的三神山并无不同。同时,还揭开一个秘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原来,桃花源里的这些人,其祖先是秦朝时到这里躲避乱世的,以后便与世隔绝了,连有汉朝都不知道,更不必说魏晋了。徐福等人不正是秦时东渡而出海的吗?以后便不知音讯了。不过,可以肯定桃花源里没有长生不老的仙丹。从徐福东渡出海到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相隔640多年,如果有这种仙丹的话,误入桃花源的渔人一定会见到徐福。可惜,渔人没有看到徐福,只见到他的后代。

猜测终究是猜测,愿望终归是愿望。同许多历史疑点一样,即便依据已有线索,大胆联想,也难有合乎逻辑的定论。其实,徐福在哪里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徐福首开航海东渡之旅,具有超时代的意义。从海上出走,是一种高难度的活动,没有一定的航海设备和技术,难以做到;又是一种新的探索,没有勇气和冒险精神,也不可行。如此说来,徐福东渡是具备了某些航海条件和勇敢精神的。徐福的作为,有助于促进航海业的形成和发展。现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编著的《中国通史》评论说:“秦始皇曾令方士徐市(《后汉书·东夷传》作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航海求三神山。足见当时航海术不仅沿海岸南来北往,并已能大规模远航大海中。海上内河与陆上驰道,构成相当发达的交通网,大有助于经济闭塞状态的破坏。”(感谢图片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