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美东
徐美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818
  • 关注人气:4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80.公孙龙辩耳

(2016-09-24 05:45:42)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合众篇004读文】

公孙龙,战国末期哲学家,名家代表人物之一。字子秉,赵国人,曾做平原君的门客,反对诸侯间兼并战争。能言善辩,在当时“坚白同异”的辩论中,他和名家惠施主张不同,表现独特。他对中国古代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著作有《公孙龙子》。

原文:有公孙龙者,善为坚白同异之辩,平原君客之。孔穿自鲁适赵,与公孙龙论臧三耳,龙甚辩析。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平原君曰:“畴昔公孙之言信辩也,先生以为何如?”对曰:“然。几能令臧三耳矣。虽然,实难!仆愿得又问于君:今谓三耳甚难而实非也,谓两耳甚易而实是也,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其亦从难而非者乎?”平原君无以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其人理胜于辞;公辞胜于理,终必受诎。”(《资治通鉴》第3卷)

译文: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有个公孙龙的人,善于作“坚白同异”的辩论考证,平原君尊他为座上宾。孔穿从鲁国来到赵国,与公孙龙辩论“奴婢有三个耳朵”的观点,公孙龙辩解十分精微,孔穿无以对答,一会儿就告辞了。第二天他再见平原君,平原君问:“昨天公孙龙的一番论述头头是道,先生觉得如何?”回答说:“是的,他几乎能让奴婢真的长出三只耳朵来。虽然如此,毕竟不是事实。我想再请教您;现在论证三个耳朵十分困难,又非事实;论证两个耳朵十分容易而确属事实,不知道您将选择容易、真实的,还是选择困难、虚假的?”平原君也哑口无言。第二天,平原君对公孙龙说:“您不要再和孔穿辩论了,他的道理胜过言辞,而您的言辞胜过道理,最后肯定占不了上风。”

【读后随笔】

公孙龙参与的这场辩论颇有意思。简略表述是:辩论的主持者是平原君。辩论的内容是关于人耳问题。正方是孔穿,从鲁国而来的辩手,辩题为奴婢长的是两只耳;反方是公孙龙,赵国辩手,辩题为“奴婢三只耳”。在辩论中,公孙龙辩解十分精致,孔穿无以对答,在场人都认为公孙龙“论述头头是道”,就连孔穿也认为公孙龙的论述精彩,“几乎能让奴婢真的长出三只耳朵”。辩论结果,主持者平原君最后裁定,二人难分胜负,因为孔穿的“道理胜过言辞”;公孙龙的“言辞胜过道理”。

辩论演讲,看似一种活动,实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东周时期的这场辩论,与今天的辩论演讲是多么相似、相通。可以说,今日的演讲是昨日辩论的继续和发展,公孙龙尤如现在的最佳辩手。

公孙龙在“论臧三耳”中一展才华并非偶然,而是他善于理性思维的必然反映。他的名辩论题“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就显示出较高水准。仅以“离坚白”为例,就可说明这一点。

“离坚白”是公孙龙的名辩论题。这一论题认为,人们感觉接触到的事物的各个属性,都只能是绝对分离的独立体。认为眼睛看不到石之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手摸不到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无白”。由此断言“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简言之,就是“坚”与“白”是互相分离、各自独立的。公孙龙的这些论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为他“论臧三耳”制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