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179.为之翦之
(2016-09-23 09:17:22)
标签:
文化笔记《资治通鉴》 |
为之羽翼而教使翦之,能无毙乎
【臣光曰之四十九读文】
原文:顾命大臣,所以辅导嗣子,为之羽翼也。为之羽翼而教使翦之,能无毙乎!知其不忠,则勿任而已矣;任以大柄,又从而猜之,鲜有不召乱者也。(《资治通鉴》第100卷)
译文:天子临终前之所以要嘱托大臣辅政,是要靠他们来辅佐教导太子,以作为太子的羽翼。让人做太子羽翼却又告诉太子翦杀他们,能不自取灭亡吗!如果知道他不忠诚,不加以任用就可以了;既然委之以重任,而又横加猜忌,没有不招来祸乱的。
摘句:“为之羽翼而教使翦之,能无毙乎”,意思是,让人做太子羽翼却又告诉太子翦杀他们,能不自取灭亡吗。
【读后随笔】
“为之羽翼而教使翦之”,是司马光评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让人做太子的羽翼,又告诉太子翦杀他们。这是司马光针对前秦明帝苻健而说的。苻健是个可恶之君,如此运用两面手法对待忠诚于自己的人。这并非他精神失常,完全是出自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天下乌鸦一般黑”。从本质上说,封建统治者几乎都是这样做的,既重用人家又消灭人家,明一套暗一套,可谓太绝德了,其结局“能无毙乎”!由此看来,“为之剪之”句的最大功能,在于活脱脱地勾画了这种君主的丑恶嘴脸。
据记载,前秦皇始五年(公元355年)六月,前秦明帝苻健患病,臥床不起。一方面,他召唤太师鱼遵、丞相雷弱儿、太傅毛贵、司空王堕、尚书令梁楞、左仆射梁安、右仆射段纯、吏部尚书辛牢等人前来接受遗诏,要他们好好辅佐朝政;另一方面,他暗中嘱咐太子苻生,对六夷酋长将帅以及大臣中握有权力的人,应逐渐把他们除掉。苻健去世之后,苻生继承父位,是为前秦厉王。
苻生天性残酷,继位后果然很快翻脸不认“为之”者,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翦之”暴君。苻生是如何“剪之”的?在平日的朝堂之上,他的左右经常摆放着斧、钳、锯、锤等各种杀人的器具,如果谁触怒了他,或者说看见谁不合心意,当即就会残忍地杀害。他询问朝臣,世人对他的看法,如果朝臣稍稍如实回答,他就以“诽谤”之名加以杀害;如果朝臣阿谀逢迎他,他就会以“谄媚”之名同样将他杀死。因此,朝臣们无所适从,不寒而栗,人人自危。他还剥掉囚徒的脸皮,令他们在朝堂之上跳舞,以此寻求刺激。大臣们对此连一眼都不敢看,而苻生却一边看一边哈哈大笑。同时,对王公及宗室兄弟大肆杀戮,其宗室、亲戚几乎杀得一干二净。
“剪之”者必自剪。苻生的行径天怒人怨,激起身边人的奋起反抗,少数活下来的宗室嫡系也一直在寻找时机剪掉苻生。寿光三年(公元357年)六月,苻坚、苻法兄弟趁苻生身边无人保护之机,发动宫变,一举剥夺了他的王位,后被士兵杀死,时年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