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176.规矩方圆
(2016-09-12 19:37:20)
标签:
文化笔记《资治通鉴》 |
规矩主于方圆,然庸工无规矩,则方圆不可得而制也
【臣光曰之四十六读文】
原文:规矩主于方圆,然庸工无规矩,则方圆不可得而制也;衰麻主于哀戚,然庸人无衰麻则哀戚不可得而勉也。素冠之诗,正为是矣。杜预巧饰经、传以附人情,辩则辩矣,臣谓不若陈逵之言质略而敦实也。(《资治通鉴》第80卷)
译文:圆规和曲尺的作用是画出圆形和方形,然而平庸的工匠没有圆规和曲尺,就不知如何作出方形和圆形来;丧服的作用是为了表达悲哀、伤悼的心情,然而平庸的人没有丧服,就不能尽力表达悲哀伤悼的心情。《诗经·素冠》,正是为此而作。杜预巧妙地假托《经》、《传》以附会人情,倒是很有说服力,但是我却认为,不如陈逵的话质朴简要且厚重诚实。
摘句:“规矩主于方圆,然庸工无规矩,则方圆不可得而制也”,意思是,圆规曲尺的作用是画出圆形和方形,然而平庸的工匠没有圆规和曲尺,就不知如何作出方形和圆形来。
【读后随笔】
晋朝在峻阳埋葬了元皇后,晋武帝与群臣该不该除去丧服?博士陈逵按照汉代的丧礼规定,认为可以除去丧服,只是太子没有担负国家大事,应当穿丧服到守丧期满。尚书杜预按照习惯风俗,也认为丧礼结束后可除下丧服,不过,应当守丧而居,在心中悼念,度过三年。杜预还说:周公不说高宗服丧三年而只说天子居丧,这就是心里哀悼、服心丧的制度;叔向不讥讽景王除去丧服却讥讽他饮宴娱乐过早,说明葬礼后可以除去丧服。
对于皇家该不该除去丧服的问题,为何如此讲究以往的规定和风俗呢?司马光也进行了评述,他说:“规矩主于方圆,然庸工无规矩,则方圆不可得而制也;衰麻主于哀戚,然庸人无衰麻,则哀戚不可得而勉也。”这段评述的意思是,圆规曲尺的作用是为了画出方形和圆形,然而平庸的工匠没有圆规和曲尺,就不知如何做出方形和圆形来;丧服的作用是为了表达哀伤,然而平庸的人没有丧服,就不能尽力表达哀伤的心情。简言之:规矩主于方圆,衰麻主于哀戚。
所谓“规矩主于方圆,衰麻主于哀戚”,说的是:规矩的作用在于画出方圆,衰麻的意义在于表达哀伤。这里,所说的衰麻就是丧服,即衰衣麻绖,在头上为首绖,在腰间为腰绖,旧时披麻戴孝就是缅怀死者。一般说来,穿丧服,意在对死者的哀伤;除丧服,对死者在心中悼念。至于丧服什么时候除、怎么除,一切按规矩办事。
“规矩方圆”,说明一个道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功。“规矩”原本是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现在所说的“规矩”突破了木匠专用,泛指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方圆”不再指方形圆形东西,而指特定事物了。比如,人们常常将法度比作规矩,要求每一个社会人,只有在法度的规矩下,才能享受广泛的自由,才能成“方”成“圆”,创造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