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事175.唐太宗征东过盘锦
(2016-08-31 05:38:03)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辽宁篇之三十一】时间:645年。现址:辽宁盘锦。古人:李世民。古事:唐太宗李世民亲率大军越辽泽渡辽河征讨高句丽,后称“唐王(李世民)征东过盘锦”。
读文摘记
原文:(五月),庚午,车驾至辽泽,泥淖二百余里,人马不可通,将作大匠阎立德布土作桥,军不留行,壬申渡泽东。……丁丑,车驾渡辽水,撤桥,以坚士卒之心,军于马首山。(《资治通鉴•第197卷》 公元645年)
译文: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庚午(初三),唐太宗车驾到了辽泽地,这一带二百多里的沼泽地,人马都不得通行,将作大臣阎立德用土铺垫作桥,军队昼夜兼程。壬申(初五)渡过辽泽东去。……丁丑(初十),唐太宗车驾渡过辽河,撤毁桥梁,以此来坚定将士们的信心,唐军驻扎在马首山。
读后随笔
唐太宗东征时,“至辽泽”,“渡辽水”。专家说,汉、唐之际,从辽泽到辽河的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的盘锦地区。由此可以这样解读,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唐太宗率领征东大军,初三,到达盘锦地区,用三天穿过这一带“泥淖二百余里”;初五这一天,渡过辽河;初十即行程五天后,才到达征东之地。算来,唐太宗从进入盘锦到离开盘锦,用了三天时间。
所谓“辽泽”,指古代辽河流域广阔的沼泽湿地。唐军至“辽泽”,则专指辽河西岸的盘锦沼泽湿地。盘锦为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其东北相邻于鞍山市海城县(市)。清代学者曹廷杰《东北边防辑要》云:“辽河至(鞍山市)海城县西南五十五里谓之三岔河。当东西往来之冲要,亦谓之辽泽。”三岔河是辽河汇合浑河、太子河之处,其渡口为古时辽东通往中原的咽喉,当然也是从中原通往辽东的关口。它地处今盘锦东和海城北,现在的盘锦盘山县有三岔河渡口。唐太宗“渡辽水”是通过这个渡口,由辽河西岸到达辽河东岸,即从盘锦东到达海城西。在这之前,唐征东兵马行进“泥淖二百余里”,就在盘锦市境内的沼泽湿地。
地态的变化,在通常的情况下是缓慢的。盘锦这个地方,千百年来一直以湿地生态为主。据勘测,盘锦区域面积为4071平方公里,而湿地面积是3150平方公里,占其总面积近80%。现在的盘锦市,仍以“湿地之都”而著称。这里有世界第一的芦苇荡、天下最美的红海滩等。1300多年前,唐太宗车驾从这一带穿过,很可能无意赏景,却有心征服沼泽湿地。将作大匠阎立德“布土作桥”,确保了车马的前行,不能不说是一大历史创举;唐太宗领兵越过了这片湿地,不能不说是一大历史奇迹。有资料显示,唐王朝几次东征,在进发或返回时,曾多次途经盘锦湿地,因而在这里留下种种印迹,流传着不少民间故事。
河蟹搭桥
小驹救人
唐王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