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166.不可宰相张九龄
(2016-08-02 05:20:12)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将相篇之七十七读文】
原文:上美张守珪之功,欲以为相,张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上曰:“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对曰:“不可。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上乃止。二月,守珪诣东都献捷,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二子宫,赏赉甚厚。(《资治通鉴》第214卷)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嘉奖张守珪的功劳,想任命他作宰相,张九龄进谏说:“宰相是代表天子治理天下,不是用来奖赏有功之人的官职。”玄宗说:“只让他空有其名而不任实职,可以吗?”张九龄回答说:“不行。惟有权柄官位不能随便给人,这是天子掌管的。并且,张守珪仅仅打败了契丹,陛下便任命为宰相,如果又消灭了奚族、突厥,将用什么官来奖励他?”玄宗这才作罢。二月,张守珪到东都洛阳报捷,拜为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又赠给他两个儿子官位,赏赐的物品十分丰富。
简介:张九龄(公元678—740年),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不循资格用人,经常评论得失。后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去世。
【读后随笔】
在封建社会,有“伴君如伴虎”之说。张九龄在皇帝面前敢说不可,而且不只一次说不可,岂不是吃了豹子胆么!吃没有吃豹子胆,暂且不论,但人家“不可”得有道理。就说赏官之事,张九龄的话意是,一次赏、两赏,次次赏,最后“将以何官赏之”?立功者,应该奖赏,必要时赏官也是可以的。但动不动以官相赏,就成了问题。按体制编制,官阶是有限的,立功是无限的,以无限对有限,自然“不可”。再说,滥施或者无节制地赏官,也会造成诸多的负面效应,引发官慌贬值现象的出现。所以说,立功该赏,赏何必只赏官,其他的奖赏,如物质的、精神的都可以。这一次,唐玄宗听进了“不可”。
唐玄宗也有听不进张九龄说“不可”的。李林甫口蜜腹剑,深得玄宗宠信,玄宗很想提拔李林甫当宰相。在征求张九龄意见时,张九龄脱口言不可:“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玄宗听不进逆耳之言,在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任李林甫为宰相,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张九龄在皇帝面前说“不可”,有时惹得龙颜大怒,最终使自己没有好果子吃。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在河西任职时,节约用度,勤于职业,因而仓库充实,器械精良。玄宗打算任命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认为不可,他说:“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军耳,不足为功。”李林甫借此中伤张九龄,私下对玄宗说,张九龄是个书呆子,不识大体。第二天,玄宗又提牛仙客封爵的事,张九龄还不同意,玄宗大怒说:“难道一切事都要听你的么?”张九龄伏地叩头说:“臣不敢不尽言。牛仙客目不知书,若当此大任,恐怕不合众望。”张九龄的犯颜直谏,使玄宗感到厌烦。李林甫当面不说,事后日夜谗陷九龄,用甜言蜜语取得了玄宗的欢心。于是,权力从张九龄手中转移到了奸臣李林甫手中。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张九龄罢知政事,改任尚书右丞相,后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张九龄说“不可”导致罢相,但罢不掉他的作诗才华。其《感遇诗》十二首作于贬谪之后,抒发感事,寓于“不可”意,以格调刚健著称。他有《曲江集》、《千秋金鉴录》,并参与《朝英集》的编辑。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二月,张九龄去世,终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