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148.改过为美

(2016-06-09 05:03:11)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

臣光曰之十八读文】

原文: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是以仲虺美成汤曰:“改过不吝。”傅说戒高宗曰:“无耻过作非。”由是观之,则为人君者,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今叔通谏孝惠,乃云“人主无过举”,是教人君以文过遂非也,岂不缪哉!(《资治通鉴》第12卷)

译文:错误,是人人都必定无法避免的;只有圣贤能知错而改正。古代圣明的君主,担心自己有错误不知道,所以设置批评君主诽谤木和劝阻君主的敢谏鼓;哪里会怕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呢!所以仲虺赞美商汤王说:“改正错误决不吝惜。”傅说劝诫商王武丁道:“不要怕别人耻笑而不改正过失。”由此而见,做君王的人,本来就不是以不犯错误为贤明,而是以改正错误为美德。这里叔孙通却劝谏汉惠帝说“天子没有错误的举动”,正是教做君主的文过饰非,岂不太荒谬了吗!

摘句:“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意思是,不是以不犯错误为贤明,而是以改正错误为美德。

【读后随笔】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惠帝令人在宗庙前修了一条路。后来他感到这是一个错误,又想改正这个错误。奉常叔孙通担心惠帝改错会影响权威、面子,便对惠帝说:“人主无过举”,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正确的,哪有错误。于是,引出了司马光以上的一番评述。

评论中说:“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不应该以不犯错误为贤明,而应该以改正错误为美德。错误这东西,是人人都必定无法避免的。贫贱者有错,富贵者也会有错;愚者有错,智者也会出错;臣民有错,君主也会有错。一句话,只要是活着的人,就免不了会发生过错。有错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知错。知错是改错的前提条件,不知何谈改。所谓尽善尽的“圣人”,实际上是没有的,只有知错即改的贤明之君。

知错就改是美德。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何人,包括领导者在内,都不可能没有错误,“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明智者,不是无过,而是知错就改;糊涂者,不是有过,而且知错不改。自觉地改错是高尚的行为,是一种优良品格。知错就改不要怕丢面子、降低威信。错误这个东西,不是孤立的,往往与面子、威信相连。从表面看,改错有伤面子,有损威信,其实不然。恰恰相反,改正错误,是成熟、自信的表现,不但无伤面子,还会提高威信。知错就改要彻底。羞羞答答地改不行,半心半意地改不行,改一点留一点也不行。必须是真心实意地改、理直气壮地改,毫无保留地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