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147.五迁将军王猛
(2016-06-04 05:52:54)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将相篇之五十八读文】
原文:秦王坚以王猛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居中宿卫,仆射、詹事、中书令,领选如故。猛上疏辞让,因荐散骑常侍阳平公融、光禄散骑西河任群、处士京兆朱彤自代。坚不许,而以融为侍中、中书监、左仆射,任群为光禄大夫、领太予家令,朱彤为尚书侍郎、领太子庶子。猛时年三十六,岁中五迁,权倾内外,人有毁之者,坚辄罪之,于是群臣莫敢复言。(《资治通鉴》第100卷)
译文:晋穆帝升平三年(公元359年),前秦王苻坚任命王猛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在宫中值宿警卫,仆射、詹事、侍中、中书令以及兼任的其他职务照旧。王猛上疏请求辞让,并荐举散骑常侍阳平公苻融,光禄、散骑西河人任群,处士京兆人朱彤来分别替代自己的这些兼职,苻坚没有同意,而是任命苻融为侍中、中书监、左仆射,任命任群为光禄大夫,兼领太子家令,任命朱彤为尚书侍郎,兼领太子庶子。王猛时年三十六岁,一年中五次升迁,权势显赫压倒朝廷内外。有诋毁他的人,苻坚就以罪处置,因此群臣中没有谁再敢说三道四了。
简介: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前秦将领。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人。出身贫寒。初被桓温任命为军谋祭酒,后为苻坚谋士,累迁司徒、录尚书事。建元六年(公元370年),统兵灭前燕,留镇邺。不久,入朝为丞相。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卒。
【读后随笔】
王猛是一位出色的将才人物,最为耀眼的是“岁中五迁”。所谓“岁中五迁”,就是一年之内连升五级。这五级是:从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到史部尚书、太子詹事,再到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最后到加骑都尉,委以居中宿卫。对王猛如此大胆提拔使用,乃至“岁中五迁”,并无人感到没有什么不好。他是凭能力、靠本事升迁的,没有半点跑官要将的背景。可以说,王猛的“岁中五迁”,不足为快,也不足为怪。否则的话,就会贻误子弟、埋没人才,犯历史性的错误。然而,在“岁中五迁”中,也掩盖着某种缺失。一个人的体力、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应该无限地透支,假如对王猛的身体问题更多一点提醒和关爱,也许不至于使他过早离开人世。
王猛少年家寒,以卖畚箕为业。他从小好学,才能卓越,素怀佐世之志。初不愿应召出仕,隐居于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当他听说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入关后,便披着粗布衣服去拜访他,边摸着虱子边谈论当时的大事,被任为军谋祭酒,又拜王猛高官督护,请与俱往。王猛不愿随桓温南下,仍然隐居华阴。
心诚引得凤凰落。永兴元年(公元357年),前秦东海王苻坚派吕婆楼邀王猛相见。由于心诚意切,心心相通,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有如刘备之遇诸葛亮。苻坚即位,王猛备受重用,一年五迁,权倾内外。王猛辅佐苻坚整顿吏治,发展农桑,抑制豪强,加强中央集权。尔后,他率军攻东晋朝荆州,伐陇西羌族敛岐部,击前凉军,讨关东内叛宗室苻柳、苻庾等,每战皆捷,充分展示了王猛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宁康三年(公元375年)六月,年过五十的王猛由于积劳成疾而卧床不起。这时,前秦王苻坚深感过去对王猛的身体问题关心还不够。于是亲自为王猛祈求神灵,保佑安康。七月,王猛病死。苻坚亲自参与装殓王猛,三次前往痛哭,并对太子苻玄说:“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意思是,难道上天不想让我一统天下吗?为什么这么快夺走我的景略(王猛)!接着,依据汉代霍光的遗规隆重地安葬了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