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138.敬亲爱国
(2016-05-10 06:16:30)
标签:
文化笔记《资治通鉴》 |
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
【臣光曰之八读文】
原文: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资治通鉴》第6卷)
译文:我听说品质高尚的人敬自己的亲人,也敬别人的亲人,爱自己的国家,也爱别人的国家,因此才能功勋卓著,名声美好,从而享有百福。如今韩非为秦国出谋献策,首先就是以灭亡他的祖国来证实他的主张,犯下此类罪过,本来就是死有余辜的,哪里还值得怜悯啊!
摘句:“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其意是说,敬自己的亲人,也敬别人的亲人,爱自己的国家,也爱别人的国家。
【读后随笔】
司马光在这个评论中,有一句精彩的话:“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这句古语文字上颇为精炼,说的是敬自家的亲人,也敬人家的亲人,爱自己的国家,也爱别人的国家。内含上颇为深刻,提出一个爱家爱国的问题。爱家人,推而至于也爱家人以外的人;爱祖国,推而至于也爱祖国之外的国家。渊源上颇为悠久,早在战国前墨子提出“兼爱”主张,认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的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
其实,司马光说这句话的根本用意在于批判韩非。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荀子的得意门生,精于“刑名法术之学”,深得秦王赢政的赏识。为了能够得到韩非,秦国派兵攻打韩国。韩王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只好派韩非出使秦国,实际是让“非秦国为其效力”。在韩国没有重用的韩非到了秦国,立即向秦王效忠,坚定地表示可以帮助秦王成就霸业,并力劝秦王首先灭亡韩国。秦相李斯原来是韩非的学友,深知自己的才华不如韩非,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削弱,于是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随后将韩非毒死。
对韩非之死,司马光不仅不感惋惜,而且认为死有余辜。司马光说:“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亲己人也亲别人,爱己国也爱他国,这是君子的行为。在司马光看来,韩非不属君子行列,他不仅对自己的祖国不亲不爱,却为秦国出谋献策,鼓动秦王灭亡祖国。如此行为,岂不是犯下了叛家卖国之大罪!所以,司马光给予韩非以严厉的鞭挞。
公正地说,司马光对韩非的鞭挞,言之有过。历史地看待当时实际情况,韩国国君昏庸无能,对外割地献印,请求作秦国的附庸;在内不用自己的人才,“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大失民心。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国君,难道还值得韩非一爱吗?再说,在诸侯割据、战火纷飞的战国年代,爱国并不是爱分裂、爱战争。真正的敬祖宗、爱祖国,在于天下太平,华夏统一。据记载,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他十分厌恶战争与分裂,主张统一与和平。他确实给秦王赢政写过信,劝说秦国灭亡韩国,统一赵、楚、魏、齐、燕。应该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心之所向。就是这样一个有为之才,原本要被秦王所重用的,由于李斯的忌妒,遭到了杀害。笔者认为,韩非之死值得怜悯和痛惜。司马光虽然对韩非的评论有某种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是他那句“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还是值得赞赏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这样说:品德高尚的人敬自己的亲人,也要敬别人的亲人;爱自己的国家,也要爱别人的国家。